太仓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产业逐绿前行 长江大保护交上亮眼答卷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4-05-09

  江海交汇处,宜游也易游。浏河镇七十二家理想村作为临沪新晋“网红打卡地”,在今年“五一”期间,共吸引长三角地区8万多名游客到访。摩肩接踵的人们既欣赏到了独具特色的长江口风光,亦能切身感受到太仓在长江大保护方面取得的扎实成果。

  地处“江尾海头”的太仓,拥有38.8公里长江岸线、144平方公里长江水域。一直以来,太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心做好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努力交上天更蓝、水更碧、土更净、岸更绿的高分答卷。

  治污

  为沿江环境减负

  长江太仓段岸边,随处可见江鸥掠过水面,翩飞起舞;在白茆沙北水道附近水域,对水环境质量要求极高的江豚频现,嬉戏追逐、仿若精灵。

  没有精准、科学的污染治理,就不会有眼前的景象。

  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下游,一艘110米趸船靠江而坐。这便是长江太仓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承担着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水上安全与长江生态保护宣传等重任。记者从太仓海事局了解到,服务区已将服务范围由长江干线水域延伸至浏河口水域,常态化开展停泊船舶的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工作。服务区运营3年来,累计免费接收生活污水9720艘次9520立方米,船舶垃圾7837艘次20.1吨。

  窥一斑而知全豹。为了守护一江清水,去年太仓持续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城东水质净化厂试运行,璜泾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完成;深入推进化工污染治理,严防工业特征污染物超标排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太仓港实现智能岸电设施全覆盖……全市1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水环境质量位列全省第二。

  修复

  为生态画卷添彩

  从空中俯瞰长江港区(浮桥)段,绵延2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郁郁葱葱,极为壮观。昔时人们在开展长江岸线植绿复绿与绿化改造提升行动、打造沿江“万亩绿廊”过程中种下的一棵棵树,而今已成为太仓生态画卷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长江,生态修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几年,太仓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在顶层设计、植树造林、河湖保护修复、湿地生态修复、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如精心建设娄江新城太仓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等与长江大保护息息相关的项目,提档升级七浦塘、荡茜河、新浏河等环城生态廊道,建成市民公园、娄江新城滨河公园、七浦塘生态公园等,城市绿化率超40%。

  ——加快编制《太仓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把长江水体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予以优先保护。开展《太仓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0)》修编,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超70%。“十年禁渔”成效斐然,仅去年就放流各类鱼苗295.5万余尾。

  逐绿

  为产业升级赋能

  长江大保护的根基,从长远看,是提升产业“含绿量”,从源头上尽可能地减少污染。

  逐绿而行,太仓从未稍作停留,素来位居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前列。

  走进耐克物流中心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台高高耸立的分布式风机。倘若细看,还能发现这里安装有屋顶光伏电站、餐厨废弃物沼气发电系统以及地源热泵系统。耐克物流中心园区是中国首个“风光一体化”零碳智慧物流园,已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覆盖,堪称映照太仓产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面镜子。

  近年来,太仓通过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关闭退出化工企业,深入推进国土空间全域整治,使得一大批“劣币”让位于“良币”;围绕“3+3”产业发展目标,全力打造“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综合优势突出”的产业创新集群;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让传统产业“焕新”;共建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为绿色发展提供“太仓方案”……种种举措,共同筑起了保护长江的严密、坚强防线。(记者  王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