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依兰:特色产业让增收路越走越宽
新华社哈尔滨10月31日电 题:黑龙江依兰:特色产业让增收路越走越宽
新华社记者王春雨、强勇、戴锦镕
近年来,黑龙江省依兰县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形成了食用菌、万寿菊、光伏发电、肉羊养殖等初具规模的7个增收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依兰县的哈尔滨春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永丰收购加工厂,看见发酵好的万寿菊堆成了小山,工人开着铲车进进出出。车间里,万寿菊被投进搅拌机碾碎,顺着履带传到下一环节,然后由制粒机压缩成颗粒,最后打包、发运。
哈尔滨春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永丰收购加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叉车。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万寿菊的提取物,能用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永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春风说,2021年永丰收购加工厂投入使用,今年预计生产万寿菊颗粒近600吨,部分收益将给脱贫户分红。
“今年年景好,我家的150亩万寿菊迎来了丰收。”永丰村万寿菊种植大户王国平难掩心里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万寿菊一年开花六七茬,经济效益可观。今年万寿菊价格每斤涨了5分钱,达到0.7元,每亩纯利润算下来1200多元。
通过签订农业订单、广泛设立收购站点等方式,依兰县加快推动万寿菊种植、加工规模化,全县万寿菊种植面积达1.5万亩,这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永丰收购加工厂负责人朱景树说,仅加工厂就雇佣25名村民,每人日收入150元至300元不等。
达连河村群羴盛源养殖合作社内,达连河村党支部书记武延奎在喂羊。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在达连河村群羴盛源养殖合作社,记者见到了刚刚走出羊舍的达连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武延奎,忙了一天的他有些疲惫,但聊起养羊,很快又来了精神。
小尾寒羊下崽多、湖羊上膘足……武延奎的话匣子打开了就停不下来。达连河村人多地少,武延奎带着村民外出考察决定发展养殖项目,2020年成立了群羴盛源养殖合作社。经过两年摸索实践,羊从356只增加到1200多只,小有规模。
为省下初创期费用支出,村两委7人全员上阵,义务劳动。从喂羊、清理羊圈,到给羊接崽、做B超、打疫苗,大家成了多面手、养羊的“土专家”。
在达连河村群羴盛源养殖合作社,羊正在吃草。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合作社已经决定,明年把每20只母羊与1只公羊捆绑成1组,放在有养殖意愿的村民家,村民每年交回一定数量的小羊羔即可。”武延奎说,3年后,剩余的羊都归村民所有。
依兰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焱煜说,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依兰县在实施特色农业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化工、食品医药、新能源产业、文旅经济、新经济新业态等产业,以县域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