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争创全省样板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4-19
  “最近几天,我们正抓紧时间做好新型乘坐式插秧机引进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今年夏收夏种时能派上用场。”昨天,璜泾镇农技站站长告诉记者,今年该镇将引进新型插秧机25台,进一步提升全镇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与以前的插秧机不同,我们今年购买的新型插秧机每台价格10多万元,它不仅可以插秧,还具备施药功能,可以在插秧的同时施用除草剂。”据他介绍,璜泾镇现有插秧机100多台,这批新购买的25台插秧机到位后,不仅可以对原有的老旧插秧机进行更新换代,更可以大幅提升水稻插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预计今年夏种时,当地100多台插秧机的日机插秧能力可达4000亩,这意味着全镇15个合作农场种植的30000多亩水稻10天左右就可以栽插完成。
  浮桥镇农技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镇也全面加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的资金投入,计划投入1300多万元,在新建方桥、浪港两个粮食烘干中心的同时,还将购买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小麦条播机、植保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各种现代化农机具50多台(套)。
  像璜泾、浮桥这样全面加大新型农机引进、提升粮食种植机械化水平的并非特例。市农委农机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太仓市大力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扶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末,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20.85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6.8%。
  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太仓市从耕整、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烘干、秸秆处理等多项工作走在了苏州乃至全省前列。但相对来说,种植、高效植保等环节依然存在一定的“短板”。据介绍,2017年~2018年,太仓市将以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创建工作为抓手,投入各级财政奖补资金约5200万元,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今后两年,太仓市将主要从巩固提高水稻机插秧水平、提升小麦机播水平、提高粮食烘干能力、增强高效植保机械服务能力等四个环节加大工作力度;计划新增带侧深施肥、除草药械的水稻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00台;推广小麦复式条播机200台,使全市小麦机播水平达到80%;新增烘干能力1000吨以上,使全市粮食产地机械化烘干能力达到70%以上,总能力达到80%以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区域示范推广高地隙喷杆式植保机50台,确保至2018年末,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其中,水稻、小麦两大作物的耕整、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或超过99%、80%、100%、99%、90%、90%。(记者 李华)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