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迸发“硬核”力量
科研不停步,攻关不停歇。疫情期间,我市科技人才企业防疫、生产齐头并进,跑出科技研发“加速度”,迸发创新“硬核”力量。
研发创新激荡一池活水
踏浪扬帆,创新亦当一如既往,砥砺前行。
这段时间,位于航空产业园的太仓点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27号厂房内,公司总经理赵运生博士依旧坚守在研发一线,由其率领的科研团队一直在对国内首个55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开展机械运转、点火试验等性能测试。项目完成后,将填补行业空白,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赵运生表示,当下正值研发关键阶段,公司争分夺秒加大科研力度,目前,已对下线的发动机稳定点火和可靠起动开展技术攻关,并完成了发动机稳定运转地面慢车测试。“预计在今年底定型,2023年开始量产。这将为靶机、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等提供动力装置”。
与赵运生一样,海德韦尔(太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茸蕾博士,也在加快推进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的研发进度。目前,海德韦尔完成了大功率空压机HEC45的研发,试验结果全部满足预定目标。其中,能量回收空压机VSEC15的测试效果实现了系统效率85%以上,相比现有市场产品的效率提高了20%以上。
科技为战“疫”注入力量
攻坚不懈,无畏征途方可推进不止。
当下,对于太仓智滤新材料有限公司来说,迎来多重发展利好,继公司研发的过滤消毒机器人消杀新冠病毒有效率大于99.46%,且应用于新冠核酸检测场所后,因其出色性能,又成功应用于上海长征医院和中山医院。
近来,公司技术总监黄棉棉博士对科技研发一刻也没有松懈。这几天,由她领衔的科研团队已对过滤消毒机器人功能性结构进行了再升级研究,从结构上进一步优化改良自净化装置,并探索抗菌新材料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等的应用。
疫情期间,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在争分夺秒抓科研,积极开发快速核酸检测系统的关键核心组件——“快速核酸扩增反应器”。在以PCR技术为基础的核酸检测过程中,核酸扩增反应成为制约检测时间及通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海苗生物首席科学家陈华介绍,主流PCR设备的扩增反应器的工程技术,一般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40个标准热循环PCR扩增反应。而海苗生物研发的新型扩增反应器,将使扩增反应时间缩短到15分钟以下,“这将大大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能力”。
创新生态为科研加油
创新生态,厚积薄发自然魅力无限。
去年底,从事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方面研究15年,来自云南省中科院系统的朱义鑫博士,从第一次来太仓考察园区、对接资本,到公司注册落地,只用了3天时间,即创立了苏州海益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酣畅淋漓地体验到服务企业的“太仓速度”。
“‘做航空,到太仓’,这句话已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赵运生表示,落户以来,太仓为企业提供了具有优越研发条件的办公室、试验厂房等,得益于此,公司9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的研发也在如期推进。
优良创新生态的营造,为科技研发“不停歇”加分。当前,我市创新企业和人才集群愈加壮大,全市拥有高企近900家,集聚国家级人才39人、省双创人才87人、姑苏领军人才171人。(记者 肖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