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图景|半年多成功孵化一个氮化镓激光器项目,这里的成果转化为何这么快
长光华芯公司 (苏州高新区工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参与研发的氮化镓激光器项目孵化成功了!”日前,当记者来到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大楼,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顺峰便迫不及待分享这一好消息。在二楼办公室,记者见到这枚比米粒还小的氮化镓激光芯片,它微微闪动着金属光泽。“别看它只有小小一枚,却有直接发光、高效率、低成本、易集成、高调制速率等优势,在激光显示、材料加工、光刻直写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产品进入市场指日可待。”
去年底,当记者随“拼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图景”全媒体新闻行动来到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时,“氮化镓激光器联合实验室”刚刚挂牌,由长光华芯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组成的联合创新团队才初具雏形。仅半年多,这项技术就有了新进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苏州镓锐芯光科技有限公司也已成立。这里的成果转化为何这么快?“答案就在研发大楼里。”李顺峰笑着说。
来到大楼一层的企业展厅,一整面墙的知识产权专利证书格外醒目。6英寸VCSEL晶圆、激光加热及激光医美模组……穿梭在各个展台间,分门别类的激光器产品,仿佛在讲述企业不断革新技术、拓宽应用场景的孜孜探索故事。“这些年来,我们下大力气招揽人才,开展技术研发。”李顺峰说,长光华芯公司的研发团队里就有7位国家级人才、6位省级领军人才、5位市级领军人才。企业还先后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东南大学、浙大工研院等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攻克一个个关键技术难关。可持续的研发能力,成为发展的最硬底气。
走进电梯,记者发现,一些楼层的电梯按键旁贴上了其他企业的标签,不禁好奇,“你们自建的研发大楼里还有其他企业?”
“这些是我们引入的半导体激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产业化项目。”李顺峰表示,光子产业投入大,初创光子企业往往要承担极大风险,聚焦这一痛点,长光华芯公司为合作项目开放办公场地和产线,提供研发、封装、测试等全链条服务,金橙子、华日激光、镓锐芯光等企业先后在大楼落户。
“大家不仅是‘邻居’,更是亲密的合作伙伴。”苏州金橙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敏告诉记者,落户后,公司就与“邻居”华日激光达成合作,协同研发的玻璃激光加工系统产品,可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等多个领域的硬脆材料加工,很快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这样的生态中,企业成长快速。“前不久,金橙子中国研发总部项目在苏州高新区开工,我们相信,在苏州一定大有可为!”张敏说。
今年以来,政府一揽子举措加速落地。5月15日,苏州成立光子产业联合会,首批96家光子企业“抱团”追光;5月30日,2023中国(苏州)世界光子产业发展大会在苏州高新区举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长三角业务总部、苏州光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太湖光子中心基础工艺与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建设……活动一场接着一场、政策一个接着一个,企业切身感受到,光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正加速集聚。“每周都有团队上门考察洽谈。”李顺峰说。
“在政府、院所、企业多方携手之下,光子产业生态更加完备、创新动能澎湃。”苏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围绕太湖光子中心建设,苏州高新区将加快集聚光子领域高端创新要素,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光子产业新高地和世界级光子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光子产业营收规模超1000亿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悦勤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