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字当头中国经济“稳进”致远
张瑾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扎实、坚实、实效、实绩、夯实、走实、抓实、求真务实……”在12日公布的4000多字的会议通稿中,一个“实”字,贯穿其中。(12月13日中新社)
在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经济犹如一艘稳健航行的巨轮,在“实”驱动下,奏响了“稳”“进”致远的最强音。
“实”是一种态度,是对待经济工作的求真务实。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政策、每一个决策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建立在坚实的调研、分析和论证之上。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布局,到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只有真实地把握经济发展的现状,才能准确地判断未来的走向,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和发展路径。
“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这体现出了“实”在工作推进中的关键意义。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时间就是机遇,效率就是生命。如果各项工作都能秉持这种早抓快干且抓实抓牢的态度,就如同给经济发展的引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例如,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时,早期的布局和扎实的基础建设,能够让新兴产业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抓紧抓实项目的落地和执行,避免纸上谈兵,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要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进一步强调了“实”的深度内涵。基层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基层的积极主动能够让政策发挥出最大的效力,而这种效力的体现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当基层工作人员充满创造力地去落实政策时,就能共同推动整个经济机体的健康发展。再比如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基层干部和群众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将政策的春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增强协同联动,反对本位主义,形成抓落实的合力”,这表明“实”字还体现在协同合作方面。中国经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打破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壁垒,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让经济发展的力量得以汇聚。比如,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各地摒弃本位主义,在产业链接、生态保护、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协同合作,实现了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范例。
在追求经济“稳”的道路上,“实”字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坚实的产业基础等,都是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应对全球性的经济波动时,中国凭借着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如稳定的金融体系、完备的产业链条等,抵御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而在追求经济“进”的征程中,“实”字则是助推器。通过实际的科技创新投入、务实的产业升级策略、扎实的对外开放举措等,中国经济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也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提升了中国的竞争力。
有各地继续秉持这个“实”字,中国经济必将在“稳”与“进”的协同发展中,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