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仓村 村民鼓了口袋富了脑袋
从高空俯瞰,鳞次栉比的别墅、拔地而起的高楼掩映在田园风光之中。这里的村民住着小别墅,领着股金分红,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多年来,浏河镇东仓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持续壮大村级财力。该村集体可支配收入持续多年位居太仓各村(社区)第一,堪称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一根烟丝奋斗出的产业强村
现在的东仓村到处都是高楼、别墅,俨然一副城市社区的模样。而在当年,这里也曾是一个贫穷落后村。
穷则思变。
1983年,东仓村从一家烟屑厂起家,依靠一把把铁锹,一缕缕烟丝,打下东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乘势而起,1992年,村里又创办了不锈钢异型管材厂。作为当时厂里的电气维修工,盛叶琴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在来东仓村之前,我在镇上的厂里上班,从街上又回到乡下,很多人对我的选择很不理解。”但事实证明,盛叶琴当年的选择没错。
此后,众多工厂在东仓村“四处开花”。东仓村紧跟经济发展步伐,依托烟屑厂基础,先后组建了物流、货运、伺服电机、投资等多家公司。
浏河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镇区入口的船杆镇标突显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镇标西侧的长江口假日酒店,一到旅游旺季,前来住宿吃饭的游人如织。酒店所在的东仓大厦及辅楼,是东仓村抢抓浏河镇建设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的契机,投资6000万建成的。东仓村与承租方签订了长期租赁协议,每年租金达300多万元。同时,东仓村充分发挥靠近市镇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开发建设商住楼、门面房及标准厂房,不断增加村级经济收入。2021年,该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3138万元。
“村里富裕了,我们老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盛叶琴自豪地告诉记者,得益于村里的发展,她和许多村民都当上了股东。原来,这些年村里新办的项目通过发动村民入股,让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每年都会分红,10年来,该村已累计向入股的155户农户发放红利1500余万元。
■从一个积分裂变出的文明效应
“村民的口袋富起来了,脑袋也要跟着富起来!”东仓村党委书记徐默涵告诉记者,近年来,东仓村大力弘扬乡风文明,全力打造“四和四美”村级文化特色。从几年前大家对志愿活动提不起兴趣到如今一有活动就“一呼百应”,东仓村在“文明”上下足了功夫。如今的东仓村,可谓是乡风文明“天天讲”,志愿活动“月月办”,文明俨然成了该村的一张特色名片。
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文明积分制的推行。
2018年,东仓村党委研究制定《“和美东仓”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制度》,让文明行动有规可循、文明养成有方可取。《和美东仓——乡风文明积分评价手册》将环境保护、家风家训、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文明十项”纳入其中,以家庭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以家庭文明带动村庄文明,激发出文明的裂变效应。
“换了一箱梨,只用了15个积分!”在与集中居住小区一路之隔的东仓村农副产品展销中心,村民姜寿芳拎着新鲜上市的翠冠梨,笑得合不拢嘴。文明积分不仅仅是一份荣誉,还是一项福利,该村农副产品展销中心设置了乡风文明家庭积分兑换服务站,村民可以用文明积分免费兑换粮油、蔬果、龙虾等各类农副产品。该村每年向村农副产品展销中心投入约50万元用于村民兑换。通过积分兑换方式引导村民树立文明乡风,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姜寿芳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参加组织的志愿活动,也会动员家人和邻居参与其中。在东仓村,人人都争当志愿者,村里也为大家的文明活动设置了广阔的舞台,注册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舞妈舞爸志愿服务队、青禾社志愿服务队,设立“乡风文明岗”,制定全年度活动计划。
因为出色的表现,姜寿芳家好几次上了村里的“文明家庭”榜单,成了公认的最美家庭。据了解,该村每年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每年选出村级“最美家庭”。针对村民个人,该村也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设立“最美党员”“最美庭院户”“最美婆媳”“最美志愿者”“最美保洁员”等奖项,每年评选出身边“最美”人物近30人,村民见贤思齐,积极践行文明行动,争相成为“最美”。(记者 刘志婷 王倩/文 见习记者 唐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