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与苏州农科院合作青贮饲料项目让农作物收入翻几倍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5-11

收割机将油菜、大麦全部打碎。
油菜籽荚饱满,麦穗沉甸甸的,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开始夏收了,娄东大地到处是即将丰收的景象。昨日,记者却在城厢镇东林合作农场看到了一件“怪事”,一台收割机把即将收获的油菜、大麦全部打碎,并把油菜籽、麦穗连同打碎的油菜秸秆、大麦秸秆一起泵到一台农用车上,而边上已经收割的田埂边,还能看到一个个新打捆好的秸秆包。农场到底在干什么?“这是农场与苏州农科院合作的一个青贮饲料试验项目,如果成功了,经济效益会提高很多。”农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打包设备比较特殊,现在装到农用车上的碎秸秆会运到附近的金仓湖生态饲料厂打包,然后在包里发酵,而旁边这些秸秆包,里面都是没有打碎的秆秸,是这几天直接在田头打好包的。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进行试验的田块有50余亩,有的一片都种油菜,有的是油菜与大麦混合着种。打包采用的方式有很多,有打碎的,有不打碎的;有的包里全部是油菜,有的包里有油菜也有大麦;有的秸秆收割后晒1天或2天才打包,也有的晒3天或4天后打包,以后可以对比各种打包方式、混合方式发酵后的不同效果。记者看到,田埂边打好的秸秆包上用记号笔写了很多字母和数字,可以看出其中有的是编号,有的是日期。
苏州农科院的技术负责人介绍说,把油菜发酵加工成青贮饲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饲用作物种植与转化技术,除了苏州农科院外,湖北也有农业科研单位正在进行探索。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种油菜是为了收菜籽,种大麦是为了收麦子,但夏熟通常被称为小熟,种油菜、种大麦经济效益并不好。比如种麦,一亩收成也就350公斤左右,每公斤收购价在2.4元左右,一亩收入也就七八百元,油菜就更差了,在大量廉价油料进口冲击下,国内油菜籽价格一直在下跌,一亩收菜籽约150公斤,一公斤不到4元钱。实际上,很多地方种油菜,是为了营造景观,发展农业旅游,单纯从经济角度看,几乎是亏本的。此外,收获后留下的秸秆的出路也成了问题。而即将成熟时就收割,发酵后加工成青贮饲料,就完全不同了,一亩油菜地可收获饲料用秸秆4吨~5吨,每吨市场价在400元到500元,和收油菜籽相比,收入提高了好几倍,而且因为收割时间大幅提前,也为夏种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东林村负责人告诉记者,苏州农科院与东林村合作进行这个项目实验,主要是因为东林村拥有全套先进的青贮饲料加工设备,而试验成功后,也将为东林村进一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提供更广的思路,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记者 张立 文/图)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