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2-08-12

  昨天,记者在太仓市富远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看到,多台不同型号的智能设备正在高速运转,整个生产现场有序而安静。

  公司总经理盛险峰,自2010年创业之后,凭借务实精神,把一家小微型传统机械加工厂发展成一家规上智能制造企业。这些年来,他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我市民营企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

  ■赚来的钱,全部用来购买智能设备了

  盛险峰是土生土长的太仓人,1986年6月,他从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毕业后,留在无锡无线电五厂担任机械工程师。后来,他又先后在我市两家外资企业担任总经理和总工程师。

  经过多年在心理和资金上的准备,盛险峰在2010年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之旅,创办了太仓市富远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公司起步时,投入的设备都是国内传统工艺的设备,生产时由工人手动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安全没有保障。此外,设备的故障率也高,产品精度普遍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常常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但盛险峰始终默默坚持着。他心里清楚,是生产设备太落后了。于是,每当公司赚了一点钱后,他并没有买车买房,而是全部花在了购买设备上。

  这些年,盛险峰在智能设备上已经投入了3000多万元,购买的都是来自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智能化设备。有了这些智能设备,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现在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维护几台机器。更关键的是,产品的精度和品质也发生了质的飞跃,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经过升级改造,企业竞争优势凸显

  如今,很多企业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出现订单下滑、效益下降的情况。然而,富远精密模具却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这是我们公司采用智能设备之后,收获的最显著成效。”盛险峰表示,目前,公司逐渐实现了从规范化生产模式向智能化精益管理模式的转变。

  盛险峰拿起一件由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手机屏结构件告诉记者,这件产品经过公司研发人员的多次技术攻关,原材料厚度从0.3mm降到0.08mm,平面度从0.2mm降到0.05mm,尺寸精度从±0.15mm降到±0.02mm。经过研发创新,不仅产品的技术性能更好,而且原材料更节省,产能大大提升。

  如今,在智能化生产方式助推下,富远精密模具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力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满足客户智能化、高品质、定制化的多样化需求。

  ■民营企业,人才是核心力量

  除了在生产和研发上精益求精之外,盛险峰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他表示:“人才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抓住了未来。”

  由于对产业技术人才有着特殊要求,富远精密模具已经从社会招聘走向了学院定向培养,他们和多所高职院校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盛险峰还担任这些院校的校外班主任及客座教授,把工厂的现场工艺要求与学校的基础教学理论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学生未来就业的新型教学模式。

  同时,盛险峰始终关注公司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为员工施展才能搭建适合的舞台,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引导全体员工成为公司发展的参与者、设计者与创造者。

  “创业这些年来,亲身经历也亲眼见证了我市民营企业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转变的全过程,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地政策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通过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把企业发展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企业。”盛险峰说。(记者  薛海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