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新突破增添发展新优势——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及市两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1-02-01

  开放是太仓发展显著特征之一。市委全会和市“两会”均对向后一个阶段我市开放发展提出了要求,强调要以对外开放的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优势。

  当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太仓迎来开放发展重大机遇。从“国际循环”角度看,太仓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上,是欧美资本投资发展的高地,特别是前不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将为太仓拓展国际合作,特别是对德、对欧合作提供更好环境;从“国内循环”方面说,太仓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位置,高铁开通、“5+1”铁路网交会,为我们联通各地、深度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机遇面前,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因势而谋,就势而动,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要坚持目标导向,集聚国内外高端资源要素,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对外合作不但要拓展区域领域,持续引进项目落户,更为重要的是在集聚高端资源要素上取得新成效。要结合太仓产业升级发展实际,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持续做强“11155”产业体系;要引导企业开展前沿创新研究,落户更多总部项目和功能性机构,提升资本利用质量。当然,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更加主动、积极地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全球分工与竞争。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要突出特色亮点,丰富“三篇文章”时代内涵,形成更深层次开放格局。长期以来,融入上海、以港强市、对德合作成为太仓开放发展的鲜明特征。在现有基础上推动特色更特、亮点更亮,是太仓开放发展攀登新高峰的题中之义。在深度融入上海过程中,应全速推进沪太同城化,把“上海下一站”的空间优势转化为“下一站上海”的目标追求。在港口开放建设上,要高标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持续壮大临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贸经济,推动港口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对德合作则要在全方位提升合作层级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国家级对外开放新窗口。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要抓好重点任务,以一流营商环境,构筑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开放发展,说到底就是统筹利用各方资源的过程,考验的是一个地方全方位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各地比政策、比服务,竞争激烈。我们要树立更高目标,瞄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进一步打响“太舒心”品牌。要在“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优良传统上更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优化法治服务保障,通过民营企业家沙龙、“BEGI·N”金融沙龙等活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以更高水平的服务、更高层次的创新、更大力度的扶持,让国内外资本安心来太投资、放心在太发展。

  开放赋能,合作共赢。只要我们凝心聚力,推动对外开放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里走,不断向产业发展中高端迈进,太仓就一定能在时代大潮中构筑起新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