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太仓速度” 彰显工信担当 ——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方海宁
“奋力拼出‘太仓速度’是迈步新征程的使命所然。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扣‘两个高于’工作导向,紧紧围绕高质量考核目标,加快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先导产业,把标杆立起来、把速度拉起来、把激情燃起来,为拼出‘太仓速度’,彰显工信担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方海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今年1至8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和“工业投资”这两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如何?
方海宁:1至8月,全市1155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累计产值1931.55亿元,同比增长23.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2%,排名苏州第三。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455.45亿元,同比增长26.2%,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75.4%。317家新兴产业企业产值占比为57.4%;132家规模以上先导产业企业产值占比为19.6%;45个规上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38.81亿元,拉动规模产值增长2.5个百分点。1至8月,我市工业投资实际完成131.7亿元,同比增长11.2%,排名苏州第三,完成苏州下达目标任务的67.52%,完成率排名苏州第二。
记者: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今年我市工业企业在智改数转方面取得的成绩如何?
方海宁: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战略机遇,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主要发展路径,全速推进制造业发展变革,全面构建“太仓智造”新格局。一是基础不断夯实。分类分层建立项目培育库,加快推进“十百千”工程,目前累计实施项目880个,已完成项目440个,覆盖规上企业445家。二是动能不断激发。全力打造由“灯塔工厂”、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工厂(车间)等近百家企业组成的全市智改数转标杆梯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德企引领作用,通快与康辉科技等8个中德合作智能化提升项目均已落地实施。蜂巢互联和新亚科技跻身苏州市20强平台行列。新增30家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获评数和通过率均创新高。三是生态不断完善。设立智改数转专项服务经费2800万元,确立6家服务商围绕重点产业开展诊断服务,对近百个示范项目开展精准服务。
记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管部门,将以怎样的“工信速度”拼出“太仓速度”?
方海宁:一是吹响有效产出“新号角”。要力争工业经济总量稳增长、优势产业发展提质量、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着力推动全年规模工业产值增幅迈入苏州“第一方阵”、工业投资增速苏州排名“保2争1”。二是争做智改数转“排头兵”。落实智改数转“一号任务”,重点组织德企专场智改数转推进活动,力促达索太仓航空智造创新中心项目尽快落地,加强与海尔卡奥斯等“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战略合作,进一步做强蜂巢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把握转型升级“着力点”。落实“苏州制造”品牌建设太仓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发挥政策效用。建立优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面抓好节能降耗,统筹抓好能耗“双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勇攀服务企业“新高度”。加快完善企业服务总入口建设,着力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提升企业服务能级,当好金牌“店小二”,通过“点对点”对接、“面对面”交流和线上线下立体式沟通,架起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连心桥。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市工信局将全面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目标定位,紧扣“两个高于”工作导向,传承弘扬苏州“三大法宝”,紧咬“第一方阵”位次,拼速度、拼高度,以“冲在一线、常在火线”的工信担当,全力拼出“太仓速度”,冲刺全年红。
加强跟踪服务 筑牢工业经济基础
一是咬定全年目标。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先导产业占比等关键指标,加强进度跟踪,确保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921.65亿元、工业投资200亿元的目标。二是加强运行监测。完善工业运行数据监测协调机制,强化对重点产业、企业及大宗商品原料价格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着重围绕全市53只新增长点项目实施动态监测服务,有效提高数据质量和监测水平。三是助力项目发展。主动对接新项目,实施重点项目班子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分析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列统、快投入”。
瞄准重点发力 加快智改数转步伐
一是聚焦项目培育。鼓励具备智造基础的企业加大对生产全流程智改数转投入力度。扎实抓好200个重点项目,推动企业从生产制造向设计研发、物流仓储等全流程智能化发展。二是聚焦示范引领。加强对示范标杆申报企业的精准服务,继续抓好示范智能工厂(车间)、第二批星级上云及两化融合贯标、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等项目的申报争取,全年创成苏州市级及以上示范标杆45个、省星级上云企业82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4家。三是聚焦诊断服务。针对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特点,通过智能诊断咨询和定向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为企业找准问题、卸下包袱、输出方案,让传统中小企业驶入数字化快车道。确保全年完成企业智能诊断200家以上。
加快动能转换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在创新引领上求突破。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深入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做好新技术新产品评定工作,争创省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二是深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抓好能耗双控,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基础工作。严格执行“百千万”企业行动计划,持续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绿色动能”。推动工业企业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助力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三是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开展化工和船舶两个领域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每项整改到位。
优化营商环境 擦亮工信服务品牌
一是发挥政策效用。编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新一轮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苏州制造”太仓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各类扶持企业政策的资金兑现。二是激发企业活力。组织企业参加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等各类展销会,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继续做好应急转贷工作,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优化提升服务。完善“企业服务总入口”,优化政策计算器功能,着力推动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增强服务企业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不断优化太仓工业经济发展软环境。
笃定拼搏实干 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四融合”工作模式。通过专题党课、视频教学、知识竞赛、交流研讨等方式丰富学习形式,努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向发力。二是深入推进联建共建。不断拓展与嘉定区经委党组共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三是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工业政策进千企、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做优线上线下企业服务,加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积极组织“娄城飞燕”宣讲、反电信诈骗、文明城市创建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记者 薛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