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 太仓对德合作再出发
撤县建市30年来,对德合作已融入太仓的发展基因,成为这座城市最亮眼的名片之一。尤其是今年,这张名片频频亮相海内外,对德合作成果高光不断。
聚焦产业
“太仓速度”对接“德国质量”
德国有句谚语:“山和山不相遇,人与人会相逢。”太仓与德国的相逢缘自产业。
产业,是太仓对德合作的基础和出发点。2004年落户高新区的克朗斯机械(太仓)有限公司,主要为饮料行业和食品生产商提供装备。眼下,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5%。继四期厂房满产后,克朗斯近7000平方米的五期厂房即将在5月装修交付,进一步扩大产能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早期落户项目的良好发展态势也进一步增强了德国企业总部的信心。就在近日举办的高新区“项目突破日”上,德企卓能电子二期项目竣工,布局航空航天产业,新增生产区域面积14500平方米,将于今年正式投产,预计可实现新增年产值10亿元。同样,法因图尔新建厂房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快马加鞭赶进度,力争6月实现新厂房竣工验收。
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载体平台建设方面,高新区继续推进占地116亩的中德生命科学园建设,同步开展中德五期规划,加快中德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新能源汽车及航空航天项目招引,为企业量身打造最适合发展的载体平台。此外,高新区推动AHK学院、中德标准化试点、S.E.E企业服务平台等机构建设。
一个个优质德资项目的落地建设,有力推动了太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战二季度、实现半年红打下坚实基础。今年一季度,太仓新增德资注册外资5959.22万美元,新增德资项目14个。高新区一季度完成到账外资9491.65万美元,德资项目总投资超3亿欧元。此外,高新区还制定了项目推进时间表、线路图和任务书,用时间倒逼进度,进一步推动德资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为太仓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紧密牵手
“德国元素”注入“江南小镇”
德企用真金白银的投入对太仓投下信任票,集团高管也用行动跑出对德合作加速度。
相隔万里,挡不住合作的热情。“太仓玛丽蒂姆酒店是集团在疫情期间通过视频方式办成的第一家酒店。这很了不起,我们必须要对高新区表示感谢,并对未来的合作充满希望。”玛丽蒂姆酒店集团CEO Peter Wennel在日前召开的酒店开业答谢会上表示,未来,他们还希望在双元制教育方面携手太仓寻求更多合作的可能。
同样,通快、博泽、裕克施乐、克朗斯等德企总部的高管频频来访,走市场、谈合作,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通快在太仓从一个办事处成长为亚洲生产总部,离不开当地团队与政府的支持。过去三年我们断联了太久,现在是时候考虑如何更紧密地协作。”通快集团全球机床事业部CEO及董事会成员Stephan Mayer博士表示。
时间进入二季度,太仓与德国各行业的交往更加密切。4月17日,IURC China工作会议召开,斯图加特大区与太仓相关代表交流分享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经验,以娄江新城建设为契机,寻求两地绿色低碳方面合作的可能。德国当地时间4月17日至21日,太仓亮相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吸引了300余名客商前来咨询,招商大使马悌思以德国“乡亲”的身份进行城市推介。6月,高新区又将前往德国斯图加特,在深耕德企发展30周年之际,举办第十五届德国太仓日,持续拓展对德开放合作新境界。
随着海运堤三期罗腾堡风情街全面建成开街,德国餐饮、酒吧、特色生活馆、德国跨境电商、拜仁慕尼黑太仓展示中心等特色项目成功投运,太仓城市功能配套上更加凸显德国元素。
时间进入二季度,积蓄发展新动力。太仓将进一步加大对德合作力度,在稳定存量的同时做到引进增量,积极招引龙头型德企,并持续加强对德其他领域的合作,德资项目引进向着生活服务、科技创新、医疗健康等领域拓展;持续开展品牌活动,扩大在德国的全面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对德合作能级和水平。(见习记者 顾嘉乐)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