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体系日益完善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3-06
在一包包装满农药废弃包装物的编织袋,随机抽取出几包,打开封口,仔细地进行抽检……昨天,记者见到市农药废弃包装物集散中心工作人员徐多宝时,他正“全副武装”地在待检区里忙碌着。
“这些都是从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站运过来的,我们抽检合格后,运入仓库里集中存放,以便统一送往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老徐告诉记者,每个星期的周一和周二,各镇(区)的27个农药集中配送网点,都会把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户手中的农药废弃包装,进行登记、清点、打包,统一运输到农药废弃包装物集散中心,交由中心再进行后续处理。
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效果如何?农户最有发言权。“集中回收使用过的农药瓶、包装袋,不仅能保护环境,更能还钱,农户自然欢迎。最近,我们就忙着把丢在田间地头的包装袋捡出来。”双农种田大户周义良的话颇具代表性。
施用农药是农业种植环节中用于预防、消灭、控制病虫害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农药使用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随意乱丢,不仅容易增加农业面源污染,更对城乡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市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市从去年12月16日全面启动农药废弃包装物有偿回收,按照农药瓶0.3元/只,农药袋0.1元/只,农药针剂0.05元/支的统一价格进行回收。截至目前,全市已集中回收各类农药废弃包装物近300万个。
今后,我市将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与农药集中配送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体 系,实现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逐年提升,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目标。
推进农药零差价集中统一配送,是市供销系统落实惠农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为维护正常的农药经营秩序,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011年8月,我市建立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配送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生物农药等6大类、300多个品种的高效、低毒农药1.4亿余元,直接让各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受益达5000多万元。
这只是市供销合作系统深化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的缩影。供销社是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三农”上最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联通田间和市场,为两者之间架设起方便、快捷的高速通道。市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合作社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为农服务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做到为农、务农、姓农,努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李华)
“这些都是从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站运过来的,我们抽检合格后,运入仓库里集中存放,以便统一送往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老徐告诉记者,每个星期的周一和周二,各镇(区)的27个农药集中配送网点,都会把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户手中的农药废弃包装,进行登记、清点、打包,统一运输到农药废弃包装物集散中心,交由中心再进行后续处理。
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效果如何?农户最有发言权。“集中回收使用过的农药瓶、包装袋,不仅能保护环境,更能还钱,农户自然欢迎。最近,我们就忙着把丢在田间地头的包装袋捡出来。”双农种田大户周义良的话颇具代表性。
施用农药是农业种植环节中用于预防、消灭、控制病虫害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农药使用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随意乱丢,不仅容易增加农业面源污染,更对城乡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市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市从去年12月16日全面启动农药废弃包装物有偿回收,按照农药瓶0.3元/只,农药袋0.1元/只,农药针剂0.05元/支的统一价格进行回收。截至目前,全市已集中回收各类农药废弃包装物近300万个。
今后,我市将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与农药集中配送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体 系,实现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逐年提升,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目标。
推进农药零差价集中统一配送,是市供销系统落实惠农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为维护正常的农药经营秩序,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011年8月,我市建立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配送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生物农药等6大类、300多个品种的高效、低毒农药1.4亿余元,直接让各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受益达5000多万元。
这只是市供销合作系统深化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的缩影。供销社是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三农”上最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联通田间和市场,为两者之间架设起方便、快捷的高速通道。市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合作社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为农服务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做到为农、务农、姓农,努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李华)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