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江苏省秋粮水稻丰收在望
进入金秋时节,距离江苏各地水稻大面积收获还有20多天,全省各地毫不放松抓好秋管秋收秋种,全力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部分早稻成熟收割 抵御今夏高温影响喜丰收
在扬州市仪征地区,籼稻已经成熟,随着收割机的隆隆声,一簇簇金黄色的稻穗被卷进机舱。这里是陈集镇杨庄村村民王永福种植的十亩良田,今年的籼稻产量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今年夏季,仪征丘陵山区遭遇旱情,杨庄村的水库都见了底,幸亏村里水利站及时调来了长江水进行灌溉,如今看着沉甸甸的稻穗,王永福的眼里充满喜悦。
王永福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今天收割的最后一块田了,收成、产量还是可以的,单穗的粒数同比去年还要稍微高一点。“辛苦是值得的,产量上去了,心情高兴。”王永福喜上眉梢。
江苏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助力秋粮夺取丰产丰收
在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锡祥村新型合作农场,水稻进入了最后的灌浆结实期。海门区作栽站副站长沈华介绍,“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渠通畅”的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水稻颗粒饱满、长势喜人,有望再夺丰产丰收。
根据沈华介绍,从他今年的田间观察和区镇上报的预计产量来看,今年海门区的水稻产量预计在600千克左右,比去年要持平略增。其中,优质高产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品种的应用率越来越高。更加值得欣喜的是,粮食的种植方式从原来的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方向转变,更有利于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数字化农业为粮食种植提质增效 农户省时省力笑开颜
在淮安市涟水县常盈桥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数字化农业基地的改造建设,完成了从农情监测到设备控制的全流程终端管理。种粮大户乔林中正通过手机智慧农业APP系统,查看水稻田里的土壤湿度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田间虫量发生情况,在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精准防治。乔林中告诉记者,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和田里的远程监控系统连接,让田间管理变得既精准又轻松。
乔林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了数字化系统,农户们根据监测数据,有针对性地施肥打药,节省人力物力,每亩地成本可以下降100块钱左右,收入可以增加200多块钱。
据悉,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涟水县在南集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园区推广数字化农业基地改造,从田块数字化、大田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提升,以标准化、数据化为抓手,完成园区内67个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主体信息采集,农事操作记录收集,实现稻麦从种到收全程数字化管控,加快促进优质产业提质增效。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