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从“忙”到“旺”,中国经济推开更广“机遇大门”
随着一季度多项经济数据的陆续发布,2023年,中国经济在开局之季再次展现出整体向好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一季度的良好表现,也为世界注入着不可或缺的“中国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全球经济和发达经济体增速预期,但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测仍保持为5.2%,并称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表示,今年全球经济整体疲软,但中国经济将是个“例外”。
中国经济表现的“例外”,其实并不“意外”。从新年一开始,我们就见证了中国经济复苏回暖的活力和韧劲。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中国人始终坚信,奋斗创造奇迹。一开年,各行各业抢先机、拼经济,中国处处迸发蓬勃生机,呈现出向“新”出发的全新状态,中国经济多领域表现出强劲上扬的“好势头”。
中国经济“好势头”是给力政策托举起来的。今年以来,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和接续政策不断发力,为各行各业复苏回暖注入坚强内动力。譬如,针对中小微企业这一市场最具活力的重要分子面临的各类难题,多项减税降费政策延续,鼓励消费新措施接力推出,市场需求逐步恢复,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满血复活”,呈现新气象。放眼各地,纷纷推出真招实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强制度机制为民企保驾护航,一揽子助企惠民纾困“政策包”实打实惠企、心贴心服务,激活了中国经济澎湃动能。
中国经济“好势头”是“拼”出来的。今年以来,政策牵引,基层奔跑,一幕一幕向“新”出发的场景,浓缩着中国经济的无穷动力。春节期间“人从众”,国内旅游、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电影票房蹭蹭往上涨,春潮澎湃的“春节经济”,升腾万千气象。各地乘势而上,从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到中西部地区,一场场由各地政府牵头组织的包机出海抢订单行动陆续展开,外贸行业拼尽全力抢回“失去的时间”。全国两会后,多地省委书记率队“串门”,与兄弟省交流的话题,始终离不开“经济”关键词……从政府到企业,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田间,人们铆足干劲向着新目标,扬帆再出发。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正是因为各地各部门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才托举起了一季度中国经济的“例外”。
中国经济“好势头”是开放打开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不断打开开放的大门,世界更加看好中国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无论是近期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纷纷访华,大国外交涌动“春之潮”,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智慧“活水”,还是今年来跨国企业高管“扎堆”来华,活跃在各大经贸论坛、工厂园区,在一次次洽谈中打开合作机遇;不论是在消博会等世界舞台上,参展商签约成果丰硕,还是即将举行的第133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采购商将参加线下线上展……都反映出世界看好中国经济,希望与中国经济同成长共发展的强烈愿望。显然,在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避风港”“稳定器”作用持续彰显。
从“忙”到“旺”,付出的智慧和汗水,正化为一项项坚实的成果。放眼望去,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春耕生产有条不紊,如今的中国大地孕育着无限可能,也愈发成为世界经济“转身”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双向奔赴”,世界经济复苏回暖更有持久动力和可靠保障。携手“众行”,一扇扇“机遇大门”正在广阔打开。(古风)
新闻中心
更多- 集聚近150家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太仓竞逐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