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平:痴情楹联文化 守望民间艺术

来源:本站系统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4-12-29
  岁末年初,又到了传统送春联的时节。太仓市楹联学会会长胡永平格外忙碌,落实活动场地、争取经费和安排人员,让更多的会员参与春联创作,把羊年春联的祝福送到四面八方。2015年是进入“万副春联送万家”品牌活动的第4年,胡永平决意再增添春联评比环节,扩大学校联教规模,旨在把一副副有品位、有个性的原创春联送到千家万户。
  写春联、送春联,是太仓联界拉开全年系列活动的首个项目。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后,胡永平觉得肩上压力更大,责任更重。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如既往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楹联活动,且踏着时代前行的鼓点,让传统楹联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熠熠生辉。
  小小楹联,释放大能量。在太仓城乡,胡永平把楹联活动搞得生龙活虎。以创建楹联教育基地为抓手,开展楹联文化创作和普及,让楹联走进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和家庭。凭着对楹联文化的痴情,胡永平主动投身于楹联文化建设,在楹联创作、理论研究、楹联教育、联墨结合、出版发行、组织领导等方面赢得出色成绩,2014年9月,他荣膺中国楹联界最高的终身成就荣誉奖“梁章钜奖”,这是对胡永平倾心楹联文化建设的最高褒奖。令人值得称道的是,在中国楹联学会代表大会上,他被当选为常务理事,担任副秘书长,一个县级市的楹联学会会长,进入国家级学会工作班子,这还是不多见。把楹联玩到这个极至份上,胡永平堪称一个传奇。
  “虽无妙句留诗作,但有痴情做联人”,这是胡永平做的一副自嘲对联,也是一幅自画像。不仅是为人品行,更是胸襟坦言。谦虚好学,执着痴迷,道出了他对楹联事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其实,胡永平与楹联的结缘,流传着一段佳话。还是2004年,当时胡永平开了一家玄恭书画社,书画结友,书画谋生。凭其人文脉落,社会资源,小日子过的还挺滋润。一次偶然机会,在与原上海市宣传部老领导、解放日报老总丁锡满交谈时,提起了接轨上海,文化接轨,楹联为媒,有人提议让胡永平出来搞!顿时丁部长爽快地说,只要你们搞,我全力支持。
  经过2年的筹备,太仓楹联学会终于成立。揭牌那天,丁部长果然兑现当初的承诺,带领8名沪上联界老同志前来祝贺。中国楹联学会也派一名副会长前来祝贺。盛名之下,胡永平负重前行。如今太仓楹联学会已拥有会员近200人,还有一大批热心的爱好者。
  从喜欢爱好到研究入门,从单纯作联到联墨双修,胡永平花费了很大精力。家属的支持,朋友的鼓励,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徜徉于楹联创作之路,胡永平懂得了平仄,韵律,根据自己的特长,专攻嵌名联、贺联和春联等。由他创作的“种田免税 读书免费;看病无忧 养老无难”对联,曾获得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全国新农村楹联书法大赛优秀奖。以今年为例,他创作的“国耻岂能忘,血战八年迎胜利;警钟当永鸣,干城万里保舆图”获得全国“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诗词楹联优秀作品,还参与并指导为“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配诗联,创作了30首诗和30副对联,用艺术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古镇联墨飘香,校园诗联朗朗”。太仓联界呈现“一老一小”的可喜现象,老的是老同志的热情高涨,定期活动,吟诗作对,切磋联艺。以联养生,以联修心。小的是学校教育,拥有2个全国联教基地、2个省级联教基地、2个苏州市级基地,还拥有全国楹联学会年龄最小的会员,还把校园诗联播向宝岛台湾。迄今学会编辑出版《江南楹联》报、开设“江南楹联网站”,自2007年以来,《对联中国》收入太仓联家和爱好者佳作条目逐年增加,其中2011年位居全国组稿排行榜第5名。2013年,由胡永平主编的《太仓古今楹联》出版,其论文《楹联伴时代 文化树精神》被收入《恩施论文集》。
  基层联界活动的动态、做法与经验,得到上级学会领导关注,这与胡永平的勤勉工作密不可分。全国征联大赛评选、联教基地视察、楹联文化城市授牌、联墨笔会活动……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生前曾四次专程前来太仓,对太仓楹联活动给予关怀和指导,胡永平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带领学会会员在楹联事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近年来,太仓楹联学会组织迈向规范化建设,2011年,该学会被获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证书3A社会组织,2012年,获太仓市优秀社会组织,这在文联系统还是唯一被表扬单位。胡永平被评为全国联教交流年先进个人。
  在太仓,胡永平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头衔,太仓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是胡永平施展才华的又一全新领域。当了2年多的民协主席,与民间艺人、民间作家、民间文艺家逐渐有了广泛接触,结交了朋友,增进了感情,了解民间文艺家的所思所求。舞文弄墨的胡永平,决心在民间艺术的天地尽心做好服务工作。
  民间文艺,种类繁多,行当多样,涉及面广。经过一番梳理,胡永平抓住重点,学会“弹钢琴”,依托两位副主席及理事骨干,团结带领全体会员,突显个性特征,突出地域文化。及时做好民协各项工作。2013年,该协会被苏州市文联授予“四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首届苏州民间文艺“金桂奖”优秀组织奖。
  灯谜活动在太仓有着传统,逢年过节唱响主角。尤其是拥有“中华谜王”称号的单鑫华,常年开展各种灯谜活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江南丝竹,以“小、细、轻、雅”著称,经过多年的传承,江南丝竹成为太仓文化的“有声名片”,五洋丝竹乐团还远赴欧洲,传播东方“轻音乐”;龙狮是太仓“民间艺术之乡”的特色,出自太仓的龙狮不仅扬名奥运会、世博会,还为奥巴马就职庆典助兴,“中国龙狮”名传天下。还有漆画、麦秸画,金属画等艺术品,都赋予“太仓元素”。对此胡永平思忖着,酝酿着,把太仓民间文艺品牌打出去,就像当年郑和船队用盛满太仓物品的船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如今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民间艺术品与现代社会交相辉映。
  2014年11月,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在苏州举行,为了展示太仓民间工艺成果,胡永平提前2天专程赴苏布展,组织12位民间艺术家联手带着龙狮、漆画、麦秸画,刺绣、金属画、琉璃、红木雕刻等7种兼具艺术性与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参会。经过评选,王月英的麦秸画《嫦娥奔月》、奚常青的金属画《关公》、胡永贵的红木雕刻《苏武牧羊》荣获精品奖。首次组团的太仓民间艺术品不仅亮相中国民博会,还收获了不菲的战绩。
  从楹联文化到民间文艺,从业余爱好到全身心投入,胡永平用联墨双馨的执着追求,为太仓赢得楹联文化的殊荣殚精竭虑,也为太仓民间文艺的辉煌四处奔走,力争做个践行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领头羊”。这是一个基层文艺工作者对弘扬传承文化的刻骨铭心与赤胆忠情。(宋祖荫)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