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长虹”上新,激发融湾入圈“乘数效应”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座“海上长虹”亮相于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以独特的姿态闪耀在珠江之畔。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顺利通车,使得珠海到江门的通行时间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正式进入“半小时生活圈”,极大地便利了区域间的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这座超级工程不仅刷新了世界桥梁建设的新纪录,更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雄心铸就的动脉,发展中迎来城市崭新机遇。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枢纽功能更加突出,大湾区经济发展势将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加速大湾区东西两岸文化、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这一改变不仅强化了两地间的产业集聚,还进一步推动着珠海与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广泛联动,加强了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可以预见,在这条通道沿线,时刻发生的点滴互动与“双向奔赴”,必将谱写出大湾区互融互通的“同心”协奏曲。
盛世架起的飞虹,创新中铸就强国坚实脊梁。当下,我国跨海桥梁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创新与超越成为时代强音。粤港澳大湾区“超级跨海通道”集群崛起,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如巨龙卧波,串珠成链,驱动大湾区协同发展“引擎”持续轰鸣。长三角地区亦“多点开花”,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杭州湾跨海铁路桥、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等世界级工程竞逐潮头,区域一体化发展阔步疾行。随着一座座大桥、通道建成通车,城市间发展的“竞争”更多地被“竞合”取代,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日益趋同,“大桥动力”正加速推进区域融合发展。
蓝海延展的通衢,憧憬中绘就全球合作远景。跨海桥梁建设使命在肩、征途漫漫。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翻涌、区域协同发展需求攀升的背景下,我们精益求精,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深化桥隧融合、智能建造、防灾减灾技术,致力于提升桥梁的安全运营品质与使用寿命,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未来,我国将继续整合技术成果、优化学术规范、接轨国际准则,以开放胸怀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借“一带一路”东风,携技术、装备、经验出海,与各国共建共享跨海通道,于全球基建版图精绘合作共赢绚丽篇章,让“中国桥”为世界发展添砖加瓦、为人类福祉贡献力量。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持续跨越海洋、连通世界的征程里,跨海桥梁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通道,更是人类勇气、智慧与合作精神的巍峨丰碑。它们将持续促进城市联系和产业协同,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让世界因“中国桥”更紧密相连、繁荣昌盛。(黄海玲 黄倩颖)
新闻中心
更多- 2025年(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开幕式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举行 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诚挚邀约
- 我市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为民企出海“把航定向”
- “低空经济+美丽经济+电商经济”三箭齐发 港区瞄准港产城融合“靶心”发力
- ☑长三角(太仓)国际果品交易市场项目启动 ☑东南亚进口水果项目签约 进口水果将抢“鲜”登陆太仓
- 汪香元带队开展高温慰问活动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 以沿江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港口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高新区港航项目蓄势崛起
- 中新智地产业园推进“工业上楼”,楼上厂房承重达1000公斤/平方米,入驻企业可租、可买,也可先租后买—— “孵化器”赋能璜泾“智造矩阵”
- “领头雁”项目驱动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