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球,1962年10月生,1981年10月入伍,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参加老山对越防御作战,先后参加了重大战斗10余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荣立一等战功1次。1986年11月复员回到太仓,被分配到太仓工行工作至今。
在部队,他勇敢作战,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在战斗中即便负伤仍坚持完成任务,导致弹片至今仍残留在身体内;退伍后,他充分发扬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默默奉献。他就是退役军人沈建球。
对越作战立下战功
1981年,19岁的沈建球应征入伍,成为济南军区199师595团三营三机连战士。在连队的培养和战友们的帮助下,他很快当上了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作战命令参加老山对越防御作战。
那场战争距今已经30多年了,但有些事情仍时常浮现在沈建球的脑海里,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我们从济南出发,坐了7天7夜的火车到达云南,然后换乘3天3夜的汽车到达边境,开始临战训练。”沈建球回忆,他主要负责往前线运送枪支弹药和食品等物资,再从前线把伤员运送回来。为了避免被敌军发现,他和战友两人一组,傍晚5时出发,身背百余斤重的物资,摸黑徒步爬山五六个小时,送到几个一线阵地后赶在清晨前返回。因为走的都是崎岖的山路,他们只能靠自己的记忆来判断一线阵地的位置。有一次沈建球和同伴走错了方向,到了越军地界,越军开炮射击,他们发现情况不对后,马上躲避再慢慢撤离,最后安全离开。
1985年5月31日,敌人对我军前沿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作为一名战士,一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党员,沈建球义不容辞冲锋陷阵,参加了重大战斗10余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1985年7月的一次任务中,他不幸被敌人的流弹炸伤,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强忍着伤痛完成了战斗任务。而他也由于治疗不及时,导致弹片至今仍残留在左脸颊内。
1986年3月,沈建球从前线撤下来。因作战期间表现突出,沈建球被上级军区授予个人一等功臣一次。
服务地方默默奉献
1986年11月,沈建球复员回到太仓,被分配到中国工商银行太仓市支行工作。33年来,沈建球先后在保卫、押运、管库员等岗位上默默奉献。
在担任押运员的十余年里,他早上5点起床,赶在天亮前将钱送往银行的浮桥网点,晚上天黑以后再带回市区,即便每天起早贪黑,沈建球却从不喊苦。“在部队什么样的苦没吃过,这点苦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沈建球在工作之余还自学了算盘、电脑,转型成为了一名管库员,负责管理金库里的钱。管库员的工作是日复一日的票币整点,年复一年的进库出库,干的还都是体力活。
一张刚出库的100元新钞重约1.15克,1万张100元面值的新钞重约11500克,如果是流通过的钞票,还会略高于这个重量。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搬运现金、凭证、机具设备等苦活累活、脏活重活,沈建球从来都抢着干。尤其是春节前后现金周转回笼的高峰期,平均每天的现金调缴、整点量都非常大,沈建球总是冲在队伍最前面。他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我应该做的。”(记者 邢智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