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有、样样拿不出手”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任何出路。只有特色发展,才能形成县域发展的比较优势。两会期间,“突出特色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生产力,特色就是竞争力。每个县级市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不足,只有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创造比较优势,并使这种优势迅速扩展,才能在整个竞争中争取主动,才能实现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去年,我市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就与做好以港强市、融入上海、对德合作“三篇文章”密切相关。因此,更加突出特色发展,是精准发力的高明之举,是让我市发展特色更加鲜明、比较优势更加突出的务实之举。
战略既定,关键在落实。我们要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深入推进以港强市、融入上海、对德合作“三篇文章”,不断放大发展特色。
加快“以港强市”步伐。我们要深化“市港联动”,增强国开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做强精品特色航线,做大“沪太通”业务,加速融入全国通关通检一体化,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全力打造百亿级、五百亿级制造业产业基地和千亿级物流基地。
提高“融入上海”水平。我们要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虹桥商务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迪士尼乐园等重点功能区,承接上海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溢出的优质项目,推进对沪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推进教育、文化、人才、医疗等机构沪太共建,不断放大沪太同城效应。
做亮“对德合作”品牌。我们要把中德(太仓)产业合作创新试验区打造成对德合作定向自贸区、产业合作创新引领区,加大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引进力度,鼓励德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协作发展,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发展特色进一步放大,太仓的竞争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扩大。(李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