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夕,感恩上天把那个内心最干净,最善良,也最疼惜我的人,送进我的生命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李仙云早早地更新了自己的微信,表达对丈夫的感恩之情。17年来,是丈夫王平安推着轮椅上的她一起品味生活的多姿多彩。
   走进太仓市桃园四村一户家里,被邻居们一致称为“好丈夫”的王平安正在屋里屋外忙活着,满脸汗水。坐在轮椅上的妻子李仙云看到家里来了不少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屋子小,有些挤。”环视屋内,除了一台电脑,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小家清贫而整洁。
   “17年来,家里全靠他一个人打工养家糊口。真的不容易,既要为儿子挣奶粉钱,还要照顾我的生活起居,非常辛苦,但他从来没叫过一声苦。”李仙云说,“在我眼里,他对我的这种不离不弃是真正的爱情。” 
    命运对于李仙云来说,也许有些不公平。17岁,人生花季一般的年龄,李仙云却因为一次意外导致脊髓损伤,从此失去了走路的功能,离开了高中校园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伙伴,被痛苦地“囚禁”在轮椅上。
    经过家人和医院的开导,李仙云渐渐走出痛苦的阴影,接受截瘫的现实。历经坎坷这一词用在她身上一点不为过:在她受伤的第六年,李仙云的父亲因急性心脏病撒手人寰。父亲去世五年后,母亲又因脑溢血去世。
    虽然经历了一段饱经风霜的岁月,但李仙云没有倒下,坚强乐观的性格使她自学完成了西北政法大学律师专科的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李仙云又是幸运的。患病17年,朴实厚道的丈夫王平安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不离不弃。
    “他是天底下最好的丈夫!”这句时常在影视剧中出现的有些“矫情”的台词,面对记者的采访,从李仙云口中说出来却是那么自然、那么骄傲。
    1998年春节,经人介绍,王平安来到了李仙云的家中。“当时对他的第一印象是特别厚道。”李仙云回忆说,“后来经过交流,他所经受的苦难深深感动了我。”
    王平安来自渭南市华县,家境清贫,父亲患有老年痴呆。8岁那年,王平安从树上摔下来,从此微微跛脚。从少年时代开始,王平安就外出打工,拉过车、干过煤矿、进过工厂。
    不善言辞的王平安向记者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李仙云的情景。“第一次到她家,她坐着轮椅,她妈妈拄着拐杖。当时就觉得她比我更苦,这个家可怎么办!当时就生出了想要照顾她的心。”
    或许是相同的苦难和境遇,使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不到一个月,两人就组建了家庭。由于害怕家里反对,王平安结婚前都没有告诉家里。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我们当时真的是属于‘闪婚’。”李仙云说,“但我其实很顾虑,家庭和婚姻对我完全是不可想象的。我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地狱里的人,我不能把别人也拖进来。”
    我没有想到我还能恢复成今天这样的精神状态。”李仙云告诉记者,在丈夫的鼓励下,现在自己能灵活地使用轮椅,现在买菜、做饭、洗衣,和平常的家庭主妇没有区别。她不仅学起了法律、计算机等知识,还时常把自己的想法诉诸笔端,为报刊撰写文章。
    2003年,两人所在的单位日渐艰难,经亲戚介绍,丈夫带着坐在轮椅上的李仙云,和年幼的儿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从西安来到了太仓这个陌生的城市,也开始了异地打拼生涯。
    “来到太仓的这十二年,我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这座有爱的小城,也让我们一家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生活的温馨。”李仙云告诉记者。
    李仙云至今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她和老公犹豫再三地走进太仓残联的大门,当年的王佩珍理事长,看到一家人,她非常热情地帮忙解决了老公的工作问题,还送给她一辆新轮椅。
    而孩子的上学问题,则是肢残协会的杨学鸿会长,冒着三伏天的高温,骑着摩托车帮着到处联系,而会长本人也是很严重的肢体残疾,走路都需要拐杖……
     “我真的没有觉得生活很苦,我不抱怨生活,我心中充满感恩,能够帮助到别人是我最快乐的事。”李仙云说。
    如今,几乎每天,王平安都会早晚推着李仙云到城北河湿地公园散步,这也成了太仓小城一道有爱的风景线。

媒体聚焦
·[江南时报]“中国好丈夫”17年如一日照顾截瘫妻子
  能够接纳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妻子,并与她生活17年,那需要多大的爱心和付出!正是因此,太仓的王平安被大家一致称为“中国好丈夫”。17岁,李仙云因摔伤高位截瘫,卧...[详细]
·[苏州日报]17年,真爱伴着轮椅流淌
  17岁,李仙云因为一次意外导致脊髓损伤,从此失去了走路的能力,被“痛苦地‘囚禁’在轮椅上”。   26岁,她认识了比她大四岁的王平安。认识不到一个月,两人...[详细]
·[扬子晚报]“中国好丈夫” 17年如一日照顾截瘫妻
  1989年,时年17岁的李仙云因摔伤导致高位截瘫,卧床不起;26岁,李仙云与大4岁的王平安相识不到3个月“闪婚”结为夫妻。王平安无微不至悉心照顾着她的生活起...[详细]
  转载网络媒体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