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强大而倍感自豪
   9月3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牵动着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在太仓,无论是部队官兵,还是抗战老兵、普通市民,无论是在公共场所集中观看,还是坐在家中收看阅兵仪式……他们收获的都是满满的震撼与感动。
  上午8点多,市民顾秀英和一些老...[详细]
太仓七项红色系列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为大力宣传抗日战争事迹,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太仓开展七项“红色”系列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进一步激发全市老干部爱党爱国爱乡情怀,自觉担当党的科学理论宣传员、支持改革的带头人、社会主义法制的崇尚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火炬手、党的优良作风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详细]
市民关注抗战专题书展 同唱抗战歌 抗战书籍摆上书架 孩子们在翻阅电子书 了解抗战事迹 参观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寻访抗战记忆  更多 >> 
整条米花街几乎被烧毁
  “我那时候还小,许多事情都记不得了,但米花街被日军投下的燃烧弹几乎烧毁的惨景,在我心中永远无法磨灭。”坐在轮椅上的孙礼老人,在回忆起70多年前的这段人生经历时,满脸仍充满着悲愤。孙礼今年82岁,沙溪镇半泾村农民,4岁时随父母迁居重庆,一住就是8年。
  跟随父母迁居到重庆
  孙礼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叫孙伯修,沙溪镇半泾村孙氏家族后人,是当时国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日军侵占南京前夕,就随国民政府迁到了陪都重庆。母亲名叫李华修,是当时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工作人员。[详细]
爱国商户掩护抗日战士
  自古以来,沙溪古镇商贾云集,或许人们以为商人重利轻义,但在沙溪却并不缺少舍生忘死的爱国商人。“抗日战争时期,沙溪古镇上的单家染坊主人单栋林就有掩护两位共产党抗日战士的义举。”曾任沙溪镇东市社区居委主任的周立是个古镇通,他对这段红色历史知之甚多,不禁对记者侃侃而谈。
  周立带着记者来到位于沙溪古镇东门街的单家。他一路上告诉记者,单家在沙溪古镇上非常有名,解放前家里的房子是成片的,听老人讲,这一家也是省吃俭用逐步从开染坊发展起来的,涉足很多行业。“现在的单家后人经常生活在常熟,也会来这里小住,不知道今天家里有没有人。”周立说。来到门口,...[详细]
抗战老报纸诉说不能忘却的历史
  在市档案馆的档案库内,打开包装完好的档案盒,一张张发黄的老报纸呈现在记者眼前,上面赫然印着《太仓新报》、《太仓明报》等报头,翻开看,一篇篇、一幅幅记录着日寇铁蹄践踏太仓、人民大众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令人震撼。
  老报纸记录日军罪行
  “看看这些我们馆藏的抗战老报纸,就能知道当时日军入侵时太仓的惨况和太仓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新闻。”市档案局保管利用科副科长洪建龙告诉记者,当时舆论闭塞,条件艰苦,普通老百姓只有通过报纸才能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报纸也就成为了激发老百姓抗...[详细]
父亲18岁就上战场打鬼子
  去年12月17日,我市最后一位抗战老兵沈天培去世。其子沈建忠向记者讲述了老人家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经历——
“再过几天就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了。如果父亲还在,那他老人家该有多高兴呀!”8月26日上午,浮桥镇时思社区居民沈建忠一边擦拭着父亲留给他的一枚纪念章,一边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叫沈天培,是我市最后一位抗战老兵,去年12月17日,他老人家去世了。这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就是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05年9月颁发给沈天培的。
  “父亲在世时,一直把这枚抗战纪念章当作宝贝收在一个小箱...[详细]
吴晓邦用舞蹈点燃抗日激情
  他迎着烽火奔向民族救亡的战场,创作出近百个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和艺术感召力的作品——
  “吴晓邦是20世纪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播火人,是公认的新舞蹈艺术的一代宗师。他曾经迎着抗日的烽火,走出自己的‘舞蹈王国’,奔向民族救亡的战场,创作了近百个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和艺术感召力的作品来抗击法西斯,用舞蹈唤醒国人的抗战意志。”沙溪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优对吴晓邦的生平事迹非常熟悉,“吴晓邦出生在沙溪古镇,这个‘小白楼’见证了他的成长。”
  筹划设立中国现代舞蹈馆的时候,周优收集了...[详细]
亲眼目睹日军签字投降
  “日本人投降那年,我10岁,读小学三年级,当时我看到了日本人投降签字的整个过程。”说起70年前的情景,周云逵老人还是有点兴奋。
  为避日军,一家人逃难至无锡
  如今住在沙溪的周云逵,小时候家在直塘老街上。母亲常对他说:“你能活下来是因为坐对了船。”
  1937年,周云逵一家准备出去避难。周云逵说,当时他父亲有一个姓谢的干爷,干爷的儿子和周云逵父亲很要好。谢家是开船的,两家人就决定同时坐船逃难,因为人多,最后分坐了两条船。他们两条船与其它众多逃难船一起沿着七浦塘朝西划,途中遇到国民党队伍,要他们将其摆渡到...[详细]
10余份老报纸见证日军侵华史
  昨天上午,沙溪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在他的藏品中,有10余份抗战时期的老报纸,可以从中了解当年日军侵华犯下的种种罪行。
  这位市民叫陶锦明,在沙溪老街西市稍上开了家古玩店,店面不大,店堂内却摆满了各种奇石、瓷器、书画、古钱币等,十分拥挤。陶锦明见到记者过来,当即搬开了一些古玩,并从紧挨在内墙边上的书柜里翻出了一个塑料文件夹,里面则是10余份泛黄的老报纸。
  记者看到,这些报纸有的较为完整,有的损坏较大,有的纸面只存下半页,有的字迹已有些模糊。其中有民国32年5月11日的《中华日报》、...[详细]
遭到日军精神毒害
  “日本教师来了,我们就装模作样念日语,他们一走,我们就开始唱校歌,每次日语考试,我们都以不及格为荣。”说起70多年前上学时的情景,今年86岁的徐志功仍历历在目。
  学生以日语不及格为荣
  1941年到1944年,徐志功在浮桥乃德中学求学。对于那几年所接受的奴化教育,他至今仍愤怒不已。
  徐志功回忆,当时看到日本教师过来,他和同学们便摇头晃脑地念起日语,等人一走,他们就把藏在河岸边蟛蜞洞中的校歌歌词掏出来,一起唱。“强邻压境,祸兵连结。朝警夕惕,履冰临渊。举国一心,抗敌空前……”校歌的歌词由乃德中学校长王...[详细]
朱屺瞻亲筑“铁卵池” 留下日军侵略罪证
  太仓市浏河公园内,坐落着已故丹青大师朱屺瞻先生年轻时习画的画室“梅花草堂”,在“梅花草堂”的西侧,有一个呈葫芦型的小池塘,微风吹过,碧绿的池水泛起涟漪。这个美丽的池塘,却有着一个分外沉重的名字——“铁卵池”。它,正是记录83年前日军在太暴行的一个特殊“纪念碑”。
  家园被毁,立志不忘日寇暴行
  1932年,日本侵略者发起“一•二八”淞沪战争,为了攻占上海,日军突袭我市浏河、杨林等口岸,沿途烧杀抢掠,朱屺瞻先生在浏河的画室毁于战火,他的作品和藏品毁于一旦。“铁卵池”边,一块黑色的石...[详细]
亲历者回忆“三一惨案”
  位于长江入海口西岸的浮桥镇,离上海吴淞口不足20海里。1932年3月1日清晨5点,日军为了攻占上海,不仅在炮击后强行在浮桥七丫口登陆,更制造了人尽皆知的“三一惨案”。94岁的蔡阿宝和97岁的王兆熊就是“三一惨案”的亲历者。8月17日,记者走访了他们,听他们诉说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身中三枪
  留下永远的伤痛
  记者在浮桥镇和平花园小区见到蔡阿宝时,老人正坐在轮椅上闭目养神。由于病痛的折磨,94岁高龄的蔡阿宝越发虚弱,听力也大不如前。当家人在其耳边大声复述记者的来意之后,老人家一边在老伴的帮助下,打开左...[详细]
“鬼子对我妈拳打脚踢”
  “70多年过去了,但当年日本鬼子的暴行仍历历在目。”近日,82岁的卢惠伊老人在市颐悦园以十分愤怒的心情控诉日本侵略者当年在浮桥犯下的滔天罪行。
  沿江民房被烧成火海
  日军在浮桥七丫口一上岸就放火,沿江民房被烧成一片火海。卢惠伊告诉记者,那时她家隔壁阿婆的女儿嫁在七丫口附近,她家的房子就在那场大火中烧毁,不得已回到娘家居住。“当时沿江百姓的哭喊声,在三里路以外的浮桥镇上都听得非常清楚,那场大火造成沿江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好多年后,跟卢惠伊说起那场大火时,隔壁阿婆的女儿仍恐惧不已。...[详细]
外公姨妈都是被日军炸死的
  8月16日上午,家住沙溪镇苏家村115号的王枫老人,向记者愤怒地讲述了70多年前他外公、姨妈被日军飞机炸死的事情。“外婆活着的时候时常跟我们后辈说,我们的两个亲人惨死在日军军机的轰炸之下。她老人家也经常叮嘱小辈,日本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千万不能忘记,大家要为国家的强大尽心尽力。”
  墓碑上刻着“罹难于日寇轰炸”等字样
  王枫带着记者从沙溪第三小学南侧围墙外的一条小道,向东走了约30米,来到了一处墓地。其中有两个坟墓,分别写着孙金文、孙建英的名字,墓碑右侧分别刻着“孙先生罹难于日寇轰炸支塘裕泰纱厂”和“三七年罹难于日...[详细]
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家住城厢镇新民村小区的周圣一老先生,曾是江南抗日义勇军在太发展的青年抗日协会的成员之一,还曾做过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员。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步履稳健、思路清晰,谈起抗日时期的那段往事,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亲历日军飞机轰炸:
    “那飞机飞得可真低啊”
    1923年9月23日,周圣一出生在岳王项门,14岁那年,他亲历了日军飞机对...[详细]
七十二家村惨案令人发指
  1937年8月23日,日本兵从浏河口登陆,当时刘秀荣只有两周岁多一点。虽然年龄较小,但他至今依然能记得当天凌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2006年,他和张晓、刘伯贤三位老人花了3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本村及周边村里的40多位80周岁以上老人,将日军在当地的暴行全部记录了下来,以教育警示后人。
    差点被日本兵用刺刀挑死
    8月11日上午,记者见到刘秀荣老人的时候,他正在为浏河镇浏南村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打扫卫生。虽然已是80岁高龄,但刘秀荣老人看上去身体十分硬朗。[详细]
现存的日军地堡是有力罪证
  8月11日上午,在陆渡横沥村一幢低矮的房屋内,今年90岁高龄的周雪华老人回忆起当年日军在他们村里犯下的种种罪行时,心情依然十分悲愤。
    日军地堡藏在树丛下
    周雪华老人的儿子周友林,今年也已68岁,他带着记者来到浏太路十八港河横沥桥处,指着桥西北堍的一大丛树林说,日军的地堡就隐藏在树的下面。记者细看发现,在长满芦苇、谷树、榉树等植物的大土堆下,一个呈散射状的水泥建筑物横卧在横沥河畔,目测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在建筑物北...[详细]
在日军的皮鞭下死里逃生
  今年91岁的张球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浮桥人,年龄大了,耳朵不太好,听不清楚别人说话。“我5岁的时候和祖父睡在一张床上,那时,祖父常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经历的日军暴行。”张球老人的孙子张文跃对记者说,“我小的时候,祖父对我说,日本人做了很多坏事,中国人受了很多委屈,你长大后要好好为国家建设出力……”张球老人在那个年代只上过小学,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是质朴的言语当时就在小文跃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详细]
四处逃难让他几次险丧命
  “我出生不久就开始逃难,家里的粮食被抢,两扇大木门也被抢走,还亲眼目睹堂兄右耳朵被日军砸掉一块……”今年75岁的施德明告诉记者,他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日军的种种劣行。
    家里两扇大木门被抢走
    “小时候,每当我挑食或不愿吃饭时,父母便会给我讲日军扫荡时的故事。”施德明告诉记者,1938年,日军在他们浏河一带建战壕,由于土质较松,日军便用木板垫在土方上,保证战壕的坚固。为此日军天天到村里扫荡,看到家具和门就抢走,他们家的两...[详细]
抗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璜泾现代农业园区,走过杨漕村古朴的村口牌坊,一座粉墙黛瓦的建筑庄严、醒目,这就是2011年重建的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1940年5月的一个晚上,徐明德、徐大宝等6位太仓人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太仓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杨漕支部宣告成立,原址正是在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向南300米的位置、太仓第一批党员徐明德的家中。
    1939年4月,新四军一支队决定以新四军六团为骨干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担任东进作战任务。为了加强党对太仓抗日工作的领导,1940年5月,大批党员干部到太仓开展工作。今年71岁的杨漕村...[详细]
“日本兵让我的童年充满噩梦”
  1937年3月,一名女婴诞生在当时的王秀镇王秀村,同年,日本侵略者攻陷太仓,为了躲避日军扫荡,小小的女婴被家人藏在南瓜田里,一藏就是好几天。如今已是78岁高龄的朱剑霞,正是当年被藏在南瓜田里的那个女婴,谈起往事,她连连叹息,“日本兵让我的童年充满噩梦。”
    “我的舅婆是被日本侵略者活埋的”
    “小时候,我的奶奶经常跟我说,‘我们阿霞可怜啊,一点点大就被妈妈抱着藏在番瓜藤里’。”朱剑霞告诉记者,她的奶奶反复提起的“番瓜藤”...[详细]
在教室里悄悄唱抗日歌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唱起70多年前在校园里学唱的抗日革命歌曲,今年87岁的程宗林老人吐字还是那么清楚、那么充满激情。
    压着嗓子唱,但抑制不住满腔热情
    1943年至1945年,程宗林在沙溪明德中学读书,也就是今天的沙溪高级中学。当时,私立的沙溪明德中学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经常有日本人到学校里教日语课,还强迫学生唱《满洲姑娘》、《大东亚共荣圈》等赞美日本的歌曲。更可怕的是,当时的教育界知名人士汪学良(因为满头白...[详细]
“抗日联席会就在我家开的”
  “当时,国共双方在我家开会商量抗日的事情是保密的,我们家里人刚开始都不知道。”说起76年前,国共双方在自己家里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太仓地区抗日大计的事,浮桥镇方桥村村民龚克新颇为自豪。
    方家桥国共联席会议旧址位于浮桥镇方桥村16组原龚文华家,而现年71岁的龚克新就是龚文华之子。龚克新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已动迁至浮桥镇区的望江花园居住,那片老宅基地也早已变成一片农田,可他一有空还是会去那里走走看看。[详细]
日军暴行永远无法忘记
  在沙溪镇新北街市民广场北侧的一幢三层小楼里,记者见到了今年已86岁高龄的李景德老人。李老思路敏捷,语速颇快,谈到抗战时期穿山小学少年宣传先锋队的活动时,更是滔滔不绝。
    当年的穿山小学位于今日沙溪镇归庄管理区的凡山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但经常有新四军来往活动,当时李景德上小学三年级。李老说,他参加学校的抗日少年宣传先锋队时,其实还不是很懂得革命的真理,只是觉得要像新四军一样去抗日爱国,也正是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那时,穿山小学...[详细]
“新四军在我家门口打鬼子”
  “那是7月的一个晚上,叶飞将军领导的新四军的一支队伍来到我家附近,和驻在这里的鬼子打了一仗,枪声、炮声响了大半夜……”虽然已过去了70多年,但回忆起当年新四军某部攻打方桥据点的事,浮桥镇方桥村8组村民陆焕球依然记忆犹新。
    见证当地军民奋起抗日
    “方家桥以前是一个集镇,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当时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叫‘河南街’,街道虽然只有五六百米长,但颇为繁荣,街上不仅有肉庄、米铺、杂货店,茶馆、酒楼等也一应俱全。”陆...[详细]
  纪念活动 更多 >>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灯谜展猜活动举行
  9月2日,由太仓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联谜学研究会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详细]
社区居民演唱革命歌曲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9月1日...[详细]
戏曲专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本土演员呈献经典曲目
  8月10日下午,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不少市民冒雨赶到市文化馆,观看由市文广新...[详细]
“太仓发布”组织网友了解太仓市抗战历史
    “‘太仓发布’组织的这次活动非常好,既是爱...[详细]
双凤少年邮局使用连体邮戳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国将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详细]
新四军老兵葛天民自编诗册《抗日往事》
  新四军老兵葛天民编写的诗册《抗日往事》,近日带着浓浓的油墨香与大家见面了。这...[详细]
茜泾社区举办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
  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屈辱中奋起为救亡图存所进行的英雄斗争...[详细]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教育部门举行演讲比赛
  7月7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比赛在市一中...[详细]
  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