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关注 >> 内容

城市“肠梗阻”咋破解 管理规划一个都不能少

  交通顺畅,到哪儿都挺快,曾经是太仓人的骄傲,然而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攀升,交通拥堵现象也开始在太仓出现。上下班高峰期间,三四个红灯周期才能通过的路口已不在少数,每天上学、放学,城区的学校门口都成了“肠梗阻”。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市民声音

  交通拥堵渐成城市顽疾

  “的确,这两年是觉得太仓城区越来越堵了。”在市民周芹眼中,原本顺畅的太仓城区,这两年早晚高峰时变得很拥堵。

  “我每天都要送小孩上学,对这种拥堵的感受很深。”作为家长,周芹经常看到接送小孩上下学的私家车随意掉头和随便停放,使得原本拥堵的道路雪上加霜。“所以我尽量走路或骑电动车送孩子上学,即使开车也尽量把车停在离学校远一点儿的地方,带着孩子走一段路。”

  娄东幼儿园园长王君艳也表示,工作日早上,由于上班流和上学流叠加,校门口的向阳路非常拥堵。“其实中小学门口拥堵更严重,早晚高峰时段学校门口‘堵局’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顽疾。”

  “现在早晚高峰时,在一个路口等上两三个红灯已经是平常事,如果遇到雨雪天更加严重。”在采访中,不少市民也纷纷吐槽太仓的交通开始堵了。

  对于城市拥堵,太仓论坛上的网友也反应强烈。网友“yjj”说:“周末在人民路开车就是作死的节奏。”

  对于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市民们也纷纷献计献策,比如在老城区实行限行,开设公交专用道等等。“总之希望太仓是个顺畅美丽的城市,而不是‘堵城’。”网友这样希冀。

  代表委员建议

  治理拥堵需要多管齐下

  陆建清委员说,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应通过加快推进乡镇公交首末站建设、主城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改造、新建出租车扬招站点等项目,来有效缓解局部路段的“塞、乱、堵”现象;对城区新建大型建设项目开展交通影响分析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公交站点设置、客运出租车停车泊位等公共交通需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各项措施,并加强宣传。

  针对学校周边拥堵现象,徐士明委员建议,公安、城管、教育等相关部门要统一协调、统一行动,加强学校门前和道路的整治管理,提高路面交通效率;城管部门需对学校周边的商店、摊贩占道经营进行整顿,对商家在上下学时段占道经营要提出明确改进要求,杜绝上下学时段一切占道经营行为;教育部门及有关学校,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下班高峰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放学时间。

  沈伟刚代表说,发展城市自行车公共交通系统,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公交系统“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公交和公共自行车的互连互通,从而提高出行效率,减轻城市拥堵。他认为,目前,我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工程已建成启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带头践行绿色出行理念,宣传引导更多的市民通过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出行,能不开车尽量不开,大家齐心协力,进一步优化交通环境。

  部门回应

  管理规划一个都不能少

  “目前太仓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16万辆,私家车保有量约12.89万辆。车辆的快速增长是太仓交通拥堵的最大原因。”市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胡昊表示,虽然太仓的交通拥堵相比大城市还是好得多,但也在未雨绸缪落实举措。

  为了缓解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现象,现在光城区每天就有70名左右的警力在参与维持秩序。“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比如绿波系统保障畅通,监控系统针对违章。”胡昊解释,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现象。“由于老城区道路资源有限,我们将合理设置道路通行条件及优化信号灯,比如加装倒计时器、明晰左右转信号灯、合理设置禁止标识等,提高通行能力。”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善快速道路网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方面,市住建局编制的《太仓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30)》已通过市政府批复。规划中对全市的快速道路网进行了布局,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主城和港城内部的主、次干路系统,增加支路网密度,形成中心城区以“七横七纵”的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骨架、等级匹配、结构合理的道路网系统。近年来,通过新建、改造拓宽等方式对市域及城区的两条快速环线进行建设,环形框架已基本形成。

  市交运部门则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系统,提高公交承载率,引导更多市民乘坐公交出行。(记者 张立 李华 周琦)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