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故事 >> 内容
3位“草根作家”相见恨晚

从左到右依次为:张新文、姚彩亚、王佃恩。


1月9日晚,在204国道边的一家小饭馆里出现了温馨感人的一幕,“送水哥”、“卖菜哥”和“打杂哥”这3位“草根作家”在这里首次相聚。他们相见恨晚,并且约定今后每年都要相聚一次,互相取长补短。


  “送水哥”送书给“卖菜哥”和“打杂哥”


  连日来,“送水哥”姚彩亚、“卖菜哥”王佃恩、“打杂哥”张新文,我市这3位生活在最底层的“草根作家”经过本报的独家报道后,迅速在社会和网络上“火”了起来。


  姚彩亚决定将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江南寻梦》给王佃恩和张新文每人送一本。经过联系,3人决定在204国道边的一家小饭馆里见面。


1月9日晚6点左右,张新文下班之后特地换上了一套干净的衣服,早早来到相聚地点。姚彩亚因为要送水,王佃恩因为傍晚那会是卖菜高峰,所以他俩来得稍晚一些。


  当王佃恩到的时候,张新文一眼就认了出来,他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你就是那个‘卖菜哥’老王。”“你是‘打杂哥’张新文吧。”两个人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因为在媒体上多次读过各自的报道,似乎已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


  当姚彩亚送完最后一桶水、还穿着工作服匆匆赶来的时候,这样的情景又再次上演。3人坐定之后,姚彩亚拿出《江南寻梦》,认真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送给王佃恩和张新文。他俩拿到书之后,都认真阅读起来。过了一会,王佃恩对姚彩亚说:“老姚,你对我触动非常大,我对自己正在写的两篇中篇小说也更有信心了。”张新文对姚彩亚的这份执著也是十分佩服。


  三位“草根作家”约定每年相聚一次


  虽是首次相聚,但3位“草根作家”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们3人身上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出生农村,家庭贫困;高中毕业远离家乡到外面的世界打拼;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始终不忘心中对文学的那份追求,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文学创作。


  张新文是3人中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散文和诗歌最多的,经验比较丰富。姚彩亚和王佃恩就虚心向他请教写作和投稿的方法。姚彩亚拿出自己写的几篇千字散文请张新文提意见,王佃恩也带来自己多篇诗歌请张新文帮助修改。而姚彩亚则把自己的长篇小说创作经验与他俩分享。王佃恩在诗歌创作上特别拿手,多年来积累的诗歌有近千首,他就把自己的经验一一“搬”了出来。


  他们约定,今后每年都要相聚一次,一方面交流一下各自的创作体会与心得,另一方面也“比一比”每人的创作成果,互相促进。(记者薛海荣/文计海新/图)


来源:太仓日报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