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作家协会主席凌鼎年(右)、市诗词协会会长曹浩(左)为“卖菜哥”的诗词“把脉问诊”。
12月28日一早,王佃恩把菜摆到菜场摊位交给妻子后,就回到家中拾掇起来,洗了个头,修剪了一下藏着泥垢的指甲,女儿王丫特意帮爸爸翻出了压在箱底的那件洗得已经有些褪色、只有过年和冬天走亲戚才舍得穿的呢子风衣。
对于老王和他的家人来说,这一天比过年还显得隆重,市诗词协会举行年会,将吸收他为会员。在外漂泊多年,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的王佃恩终于找到了“娘家”。经本报报道(12月23日2版《“卖菜哥”王佃恩的文学梦》、12月25日2版《“卖菜哥”爆红网络》)后,“卖菜哥”的事迹引起社会较大反响,市作协主席凌鼎年看到报道后,随即与本报取得联系,建议破例吸收他为市作家协会会员。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市诗词协会年会上,凌鼎年给“卖菜哥”送来了他亲笔签名的《凌鼎年与小小说》文集、新世纪太仓文学作品集丛书、诗词写作等书籍20多本。在阅读了王佃恩创作的几首诗词和两篇短篇小说后,凌鼎年说,“卖菜哥”写作语言比较流畅,文字功底不错,写的东西都取材于最基层,非常具有生活气息。他目前写作涉及古体诗、散文、短篇小说等多种体裁,建议应该有所侧重,可把短篇小说、古体诗作为今后主攻方向,作协、诗词协会今后将为“卖菜哥”在写作方面提供指导、学习的机会。
对于市作协第一时间向自己伸出“橄榄枝”,王佃恩感到非常激动。他说,自己虽然坚持了30年业余写作,但纯属个人爱好,从未得到过专业人士的帮助指导,今后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虚心向太仓文学界的前辈同行们请教,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王佃恩还告诉记者,现在太仓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让漂泊在外多年的他找到了家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作家协会180多名会员中,新太仓人占了20多个席位,涌现出了如“送水哥”姚彩亚、洪砾漠、夏正平、张年亮等一批佳作不断的“草根作家”。凌鼎年说,今后欢迎像“卖菜哥”王佃恩这样越来越多的“草根”加入这个群体,为太仓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添砖加瓦。(记者 计海新 文/图)
来源:太仓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