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美丽城乡建设行动纲要》已经出台。一场覆盖全市的美丽城乡建设行动拉开序幕!
美丽城乡建设行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面貌的重要举措、是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太仓样本”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途径。我市将用3年左右时间,以争创“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打造“美丽镇村”为目标,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和美丽村庄建设为重点,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城乡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和面貌,努力实现城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
重点1
提升市容市貌创建优秀管理城市
牵头部门:市城管局
实施范围>>>
东至沈海高速(G15)、南至科教新城健雄路、西至204国道、北至苏州路(339省道复线)区域及城郊结合部、城市出入口。
工作内容>>>
整治城郊结合部、整治城中村、整治棚户区、整治老旧小区、整治背街小巷、整治城市河道环境、整治低洼易淹易涝片区、整治建设工地、整治农贸市场等“九整治”;规范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营运、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等“三规范”;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
工作目标>>>
利用3年左右时间,使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容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着提升,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完善,优秀管理城市创建扎实推进,长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城市环境整洁有序、生态宜居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显着增强。
到2013年底,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治取得积极进展,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面貌有明显改观,完成16片城郊结合部及城市出入口、1个城中村、2处棚户区、11个老旧小区、10条背街小巷、12条城市河道、4个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及47个积水点、21个建设工地、2个农贸市场的综合整治;完善“12345”便民服务热线和“12319”数字城管投诉热线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群众举报投诉解决机制;达到“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一星级标准;上海东路、新华东路达到“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标准,太胜社区达到“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社区”标准;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全覆盖,完成“智慧太仓-数字城市全覆盖系统”项目建设并进入试运行,在数字化城管市级平台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向区镇延伸,建成运行区镇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比例提高到90%。
到2015年年底,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现象基本消除,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和户外广告管理有序规范,全面完成列入计划的9项整治任务,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一星级创建;实现林荫路推广率85%以上和林荫停车场6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上海东路、新华东路、北门街、弇山西路、人民路创成“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西区社区、滨河社区、太胜社区创成“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社区”;全面完成城市管理全覆盖,实现太仓特色的城市管理现代化。
重点2
打造人民满意的美丽城镇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
实施范围>>>
沙溪、浏河、璜泾、浮桥、双凤等5个镇的建成区。
工作内容>>>
开展街头巷尾、镇郊结合部、老旧小区、城中村、危旧住房、低洼积水地段、河道水系、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九项整治和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广告店招等三项规范工作,极大提升城镇环境容貌;田园城镇特色塑造;公共基础设施提升;长效管理制度落实。
工作目标>>>
通过3年时间的整治和建设,全面实现各镇综合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目标,达到“苏州市美丽城镇”验收标准。?
到今年年底前,为集中整治阶段。着力抓好沙溪、浏河两个示范镇建成区范围内的镇容环境、基础设施集中整治,年底前确保达到“综合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的目标。其他各镇完成对重要地段、关键部位、突出问题的综合整治,并做好全面整治的准备工作。
2014年开始至2015年底,为综合提升阶段。按照各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要求,全面开展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特色塑造、内涵提升等各项工作,把美丽城镇建设整体推向更高水平。通过“美丽城镇”建设,形成八个共性标准,即绘制一张“美丽城镇”建设规划图、开发一条特色商业街、打造一个生态型工业园、建成一个高标准生态农业园、改造一个城中村、培育一个新型社区、创建一个美丽村庄、保护一处历史文化遗存。沙溪镇、浏河镇要确保新增2条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其他镇新增2条以上苏州市级城市管理示范路。沙溪镇要充分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资源优势,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力争建成文旅融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浏河镇要围绕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创建国家4A级景区,打造产城融合的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浮桥镇要围绕服务港口、港区、港城的总体目标,打造高度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港城的重要组团;璜泾镇要积极打造设施完善、生态一流,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宜居、宜业生态示范区;双凤镇要加快现代生态渔业园建设、4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力推进“水乡明珠、美丽双凤”建设。各镇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城镇经济充满活力、镇容整洁有序、环境生态宜居、城镇特色鲜明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显着增强,达到“美丽城镇”建设预期目标。
重点3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
牵头部门:市委农工办
实施范围>>>
全市所有规划布点村庄,即苏州市美丽村庄示范点、农民自拆自建安置点和规划保留自然村庄。
工作内容>>>
建设美丽村庄,达到“六个一”标准,即有一个环境优美的农民居住区、有一个自主经营的合作农场、有一个稳定较高的集体收入、有一个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有一个适度规模的农民会所、有一个供农民休闲健身的社区广场。
规划布局优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布局规划、产业布局规划衔接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全市“三个集中”和“四个十万亩”发展规划,调整优化行政村空间布局。同时,对村域内的规划布点村庄进行规划修编,使美丽村庄规划空间布局优美、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序、实施落地可行。
基础设施完善。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交通、通讯、网络、电视等基础设施与城市“无缝对接”。?
公共服务配套。加快农村“八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加大一站式服务大厅、农民喜事会所、多功能厅、亲子活动室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快商贸配套用房建设。
生态环境优美。对道路通达、路灯亮化、饮用水安全、垃圾收集处理、污染物排放、违章建筑、乱堆乱放、农村“三线”等实施全面整治;对村庄河道沟塘进行疏浚整治、对河坡进行生态修复,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对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和村口、庭院、公共活动场所等空间进行绿化美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展现优美乡村风貌和美丽田园风光。
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打造美丽村庄特色产业,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发挥农业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鼓励农民利用住房和庭院发展“农家乐”旅游业。注重古村落、古街、古建筑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挖掘、活化和开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合作农场经营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社会和谐。强化“八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不断提升美丽村庄的内涵和品质,使美丽村庄不仅体现在村庄公建配套设施、住宅条件等固有物质的舒适、洁净、宜居上,而且表现为农民群众精神状态的积极进取和生存环境的和谐生态。
村庄特色鲜明。根据村庄不同的自然肌理、建筑风貌、地理环境、社区形态和乡风民俗,塑造有乡土特色的农宅、院落,彰显村庄的特与美。培育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和独特的产业链,适当引入创意农业,形成特色田园风光。
工作目标>>>
2013年底前完成10个美丽村庄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及13个农民自拆自建安置点的提档建设。这10个美丽村庄示范点分别是城厢镇东林村的明星二园;沙溪镇太星村的太星新村、印北村的印北小区、中荷村的中荷新村;浏河镇新塘村的河南新村、闸北村的墅沟河片区;浮桥镇牌楼社区的协心农庄与牌楼小区、三市村的三家市古村落;璜泾镇雅鹿村的雅鹿小区;双凤镇凤中村的市河两侧村庄。
2014年,对已建成的美丽村庄示范点进行提升和拓展,其他自拆自建点分步推进。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美丽村庄创建工作。
□记者 张 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