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小学 六(2)班 李泽炜
奶奶包的粽子是世界上最“难吃”的粽子。
为了几个粽子,奶奶大清早迈着大步去精心挑选粽叶与各种馅料。看看左手边的摊位,瞧瞧右手边的摊位,最后带着满心欢喜,拎着一大篮东西回家。
端午的清香来自粽叶,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大大的盆中,再浇上一壶滚烫的开水,水汽缓缓升起,携带着粽叶的清香,飘荡在整个屋子里。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挥之不去。在奶奶的手里,清香原来是可以生长的。
我跑去看那浸泡了一夜的米,一颗颗透亮饱满,相互倚着,慵懒地躺着。看奶奶制作粽子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三层粽叶错落地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一弯,便弯出一个小小的圆锥形,添一撮米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加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于米外,所以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来,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也香甜。奶奶用一根线紧紧缠住盛满馅的粽叶,绕两圈,系住,一个精致的四角粽便完成了。
尽管这样,奶奶包的粽子依然“难吃”。粽子刚出炉的时候虽然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但是放进嘴里一咬,味道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传统的味道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味蕾。奶奶说:“知道你们不爱吃,可是你们难得回来一趟,当然还是家里的味道好呀。”我把只吃了一口的粽子重新咀嚼一番,发现竟也别有一番滋味。吃的不是粽子,而是一种叫幸福的东西。
原来,奶奶做的粽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