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村”升级“美丽村”,常州三本经济账算出小村“逆袭”新路径

来源:常州日报 责编:王晓雅 时间:2025-07-31

“这个季节,我们种的苋菜、南瓜、豇豆长得最好。早上来地里种菜的人最多。”站在新闸街道凌家村委谈家塘村民小组的“共享小菜园”里,项目管理人员谈建亚望着生机勃勃的菜园,难掩喜悦。谁能想到,2个月前,这里还是一个被废品和垃圾“吞噬”的村落。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环境疮疤”到“田园画卷”,谈家塘用短短60天完成了一场惊艳的美丽蜕变。

谈家塘蜕变的背后,正是常州市钟楼区“访民访企访街巷 优作风优环境优治理”专项行动的扎实步履。在专项行动中,新闸街道广大党员、干部走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推动一桩桩“烦心事”变成一件件“暖心事”。

从“废品围村”到“宜居家园”,环境蝶变看得见

“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堆,风一吹臭味扑鼻,看到都心烦。”谈建亚的话道出了谈家塘曾经的窘境。作为新闸街道凌家村的一个村组,谈家塘紧邻凤凰河,仅有20户人家,曾经却聚集了13家废品收购点。一些村民为了短期收益,纷纷将房屋出租给废品收购从业人员,久而久之,村庄内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废品堆积成山,河道淤积发臭,卫生和秩序“千疮百孔”,不仅影响周边村民正常生活,更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改变始于“三访三优”专项行动和常抓不懈的城乡环境大整治。凌家村党总支书记刘根东带领村委工作人员联合街道机关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访谈,耐心讲解规章制度、陈明利害关系。“我们告诉村民,短期租金换不来长期幸福,环境好了,生活才能真的舒心。”刘根东说。最终,村民们被一一说服,一周内13家废品收购点全部清退,谈家塘的“破局之战”正式打响。

随后60天,一场全方位的环境攻坚全面展开:累计清运垃圾75车,彻底清除了多年堆积的“顽疾”;拆除老旧棚屋16处、违章建筑504平方米,让村庄恢复了整洁轮廓;完成5300立方米河道清淤,让支流支浜重新焕发生机;完成道路贯通硬化6000平方米,解决了“路太窄、雨天积水”的老问题。

环境整治的同时,基础设施升级同步推进。通过12场村民议事会,村委收集到98条意见建议,将“急难愁盼”列入施工清单:分别新建和疏通下水道260米、150米,告别“雨天内涝”;新装路灯12盏、监控8个,村民夜间出行更安全;扩建公共停车位、新建农具小屋,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岸坡角落被打造成园艺角、小菜园,村口设置文化墙、村史廊,乡村韵味十足。

老住户谈小中感受最深。此前因环境太差,他把房子整体出租给废品收购者。如今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庄,他正忙着给老房子装修,准备搬回来住。“环境好了,我还是喜欢住在有田有地的新农村。”谈小中笑着说,眼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小菜园里藏“钱景”,特色产业激活“造血”功能

环境改善只是起点,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才是长久之计。针对谈家塘40余亩土地耕种居住交织、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凌家村委以“培育特色业态+升级产业链条”为抓手,探索一条“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文化增色”的新路径,而“小菜园”正是这条路径上的关键一环。

在村组内,碎片化的耕地被整合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现代田园单元,“共享小菜园”市场化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市民可选择自主型或半托型方式租赁田地,在城市中解锁“认领一块田”的田园生活。“既能获得土地流转收益,村民参与菜园管护还能赚劳务报酬,一举两得。”刘根东介绍。目前,共享小菜园已签约20余份,年收入达5万元,昔日闲置的土地变成了“聚宝盆”。

村组外的闲置空地也被充分盘活。刘根东借助新闸红萝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身份,召集萝卜干非遗技艺传承人,联合高等院校和第三方运营单位,共同打造“新闸红”萝卜种子基地。从萝卜种植到非遗加工,再到品牌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前闲置地块管理是支出项,现在成了收入项,不仅激活了集体经济,还传承了非遗文化。”刘根东说,特色产业的发展让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持续增强。

村民的收入账本也悄然变化。村民参与小菜园管护,能增加一笔劳务收入;在萝卜加工基地务工,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以前靠出租房子收点小钱,现在环境好了,赚钱的路子也多了。”村民们的笑容里,藏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小投入撬动大变化,三本经济账算清发展潜力

“我们用‘小钱’撬动大环境的转变,再靠产业让效益持续释放。”刘根东的话道出了谈家塘蜕变的核心逻辑。这场蜕变并非“烧钱工程”,而是一笔精打细算的民生账、发展账。

第一笔是“环境投入与成本节约账”。整治期间,谈家塘累计投入约100万元,用于垃圾清运、违建拆除、河道清淤、道路硬化等。看似不小的投入,却换来了长期的成本节约。此前,仅废品收购点周边的环境保洁费用,每天就需花费1200多元,整治后垃圾量大幅减少,预计可减少至少60%的保洁费用,长期来看,投入很快就能通过成本节约收回。

第二笔是“产业培育与增收账”。“共享小菜园”目前收入已达5万元,随着运营机制成熟和口碑扩散效应,租赁需求将持续增长,收入有望稳步提升。“新闸红”萝卜全产业链更具潜力,随着“苏超”带火了常州萝卜干,萝卜全产业链从种子研发到终端销售,每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不仅能带动村民务工增收,更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第三笔是“民生改善与价值提升账”。环境变好后,农村宅子的价值一下子变高了,宜居的环境让村民生活品质提高,无需再为脏乱差烦恼;文化墙、村史廊等元素的加入,更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种“看不见的价值”,正是乡村振兴最珍贵的成果。

展望未来,谈家塘的蓝图更加清晰。村委计划将小菜园与农文旅特色项目深度融合,引入梳篦等非遗文化体验和轻食、咖啡、茶饮等业态,打造集田园体验、非遗研学、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河畔微风拂过村庄,绿植蔬菜摇曳生机。谈家塘的60天蜕变,不仅是“三访三优”专项行动中的一次治理革新,也是新闸街道乡村振兴实践的深层次创新。用系统思维破解难题,把民生期盼作为起点,这个城中村,正用看得见的变化、算得清的收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而新闸街道也将以“扮靓风景线、筑牢生命线”暨全域无垃圾创建行动为施工蓝图,着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沉网进格落实、“三合一”场所安全整治等十项工作,加快实现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安全隐患显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