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研究 ——以“江南文化”品牌特色赋能太仓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来源:太仓市委党校 责编:陈益 时间:2021-12-0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为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擘画了蓝图、明确了路径。年初,苏州全面启动《“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把“江南文化”品牌提到城市战略性资源的高度,进一步凸显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今年3月,太仓市同时发布《太仓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太仓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太仓市促进电竞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三份“重量级”文件,量身定制,纲目并举,明确了构建具有太仓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目标。在长三角一体化和沪苏同城大背景下,如何用好江南文化资源,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太仓样本,借力文化内核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已成为太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之一。

一、塑造“江南文化”品牌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城市高质量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江南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魅力,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志、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当前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塑造“江南文化”品牌,既是对内提炼文化内涵、挖掘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外弘扬文化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更是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文化品牌是展示城市独特风格与魅力的重要载体

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实践证明,地方文化的特色越明显,越能吸引外来资源的青睐,也越能凸显文化产业对外的张力和活力,同时对于塑造城市的形象,越具有创造力。

(二)文化“软实力”是撑高质量发展“硬道理”的内在逻辑

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江南文化蕴含着崇文重教、崇德务实、义利并举的精神认同,在长期兼容并蓄、革故鼎新中始终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引领力。改革开放以来,江南地区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先驱地,创新创造的集聚地,这得益于江南文化赋予长三角各城市的开放包容创新的内在优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打造融合的文化生态,塑造内涵与特色并存的文化品牌,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很强的聚合力和辐射力。

(三)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当经济实现腾飞之后,城市之间的竞争就会上升到文化层面,这是最根本、最无法替代的竞争优势。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让整个城市“活起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当前,长三角各地都十分重视从“江南文化”中汲取养分。如上海提出要用好“江南文化”资源,激发创新力创造力,让文化品牌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安徽提出要以“江南文化”品牌为引领,把皖南打造成江南文化重要交流地和展示基地。苏州提出塑造“最江南”的文化之魂,突破地级市思维,突出以文兴城,坚持创新文化,让乡村文化、农耕文化成为“卖点”,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常熟市提出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江南文化”特色传播体系,凸显“无常熟,不江南”的城市形象。可见,重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是一种生产力,也是一种竞争力,更是展示城市品格的软实力。 

二、“江南文化”品牌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太仓实践

太仓地处江南,历史悠久,自古为文化之乡,人文荟萃,自具特色,积淀厚实,底蕴丰富,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集中体现着江南文化共通的价值认同和精神标志。近年来,太仓市致力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坚持把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成发展优势,围绕农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速,形成了江南文化与田园城市融合发展的实践样本。

(一)聚焦江南农耕文化,高质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太仓田园城市特色鲜明,现代农业基础好、农村环境面貌好、城乡融合步伐快,连续9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5次居县级市榜首,在坚持以农耕文化推进旅游方面可谓优势明显。近年来,太仓市创新举措,走农文旅绿色发展之路,整合田园风光、传统文化、乡风民俗,以乡村振兴支撑点,打造太仓生态农旅示范区,如孟河村吴家湾“幸运花海”、电站村生态园、现代农业园农耕文化、长江生态湿地和林场、沿线高标准农田风光带以及“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休闲采摘等一系列农旅阵地和农旅产品,让游客享受多样化的农文旅体验。同时,通过举办文化品牌活动,坚持以文化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如城厢镇以“春耕·夏长·秋收·冬捕”为主线,加强对民俗艺术的挖掘和阐发,开展体验传统农业生产、品传统菜肴、听江南丝竹、看非遗舞蹈《荡湖船·连厢》等一系列活动,给游客带来梦里水乡寻农耕,江南诗意觅文化的全新体验。

(二)聚焦精致和谐的城市精神,高标准建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太仓市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深度融合,让诗意的江南文化与精致和谐的城市生活交融并进,在城市建设凸显匠心细节。坚持丰富和完善公共文化产品,积极做好传统文化资源和民间特色工艺的保护传承,使博大精深和厚重深邃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古典园林、江南丝竹、娄东画派等已经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沙溪古镇、浏河古镇完整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风貌和韵味。王锡爵故居、吴健雄纪念馆、邢少兰艺术馆等赋予新时代江南文化精神内涵。箍桶制作、江海河三鲜烹饪、糟油制作、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璜泾红木雕刻)、双凤龙狮制作等江南传统技艺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促进文化设施与文化资源互补互促,互生共荣。在用好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坚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落实公共文化惠民措施,构建了具有太仓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聚焦全域旅游大格局,高站位谋划文旅融合大品牌

在《太仓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中,太仓明确提出“打造‘一核三心六廊带’的假日旅游大景区格局”这一全新概念。“一核”,即城厢老城和娄江新城所在的现代田园假日城核心风貌区和中心服务区;“三心”,以复游城和天镜湖为主要载体的城南度假中心组团、以浏河老街为主要载体的城东度假中心组团和以沙溪古镇和金仓湖为主要载体的城北度假中心组团;“六廊带”,为滨江户外运动旅游带、太沙中央假日文化景观带、盐铁塘历史文化景观带、新港陆路风景旅游带、双浮最美公路旅游带以及浏河水上旅游景观带。这种大格局是把整座“现代田园城”当作一个大景区、一个目的地,抢先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第一个假日文化大景区,进而打造一个以“现代田园假日城”为品牌、为IP的北上海假日旅游第一站、长江口假日旅游目的地。

三、以“江南文化”品牌特色赋能太仓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这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太仓在城市形象塑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文旅融合新路线开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标高质量发展,依然存在科技含量不够高、精品力作不够多、文化辐射力不够强的制约因素。当前,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沪苏同城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太仓要强抓机遇,进一步用好江南文化资源,打响文化品牌,更好把文化的经济模式和旅游的经济模式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1+1>2的综合效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思考。

(一)聚焦文化品牌意识,塑造“江南文化”太仓样本

文化是城市最闪亮的名片,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今年,苏州明确提出要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系统谋划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太仓要以此为契机,立足“现代田园城 幸福金太仓”城市定位,紧扣苏州《“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一要以苏州开展“江南文化研究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宣传“娄东文化”特质内涵和精神意境,以文化为关键词,以名人名作名胜为线索开展文化研究工作,做好全市文化资源整理汇编工作,使“娄东文化”在“江南文化”体系中的特质更加凸显。二要做好太仓本土文化遗存保护工程,延续江南城脉,探索江南特色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有机融合,凸显城市文化中“江南文化”符号,留住城市文化记忆。具体来看,就是要推进传统建筑和古建筑的保护更新与修缮利用,梳理太仓历史名人事迹典故、后代传人、故居旧址名录等,让文化遗存“活”在城市各个角落。三是着力于江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打造“江南小剧场”、“文化书场”、非遗项目、沉浸式演艺项目,形成江南文化展示地体验地传播地,传承讲好“江南故事”,讲好“太仓故事”,全面提升太仓在“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体系中的辨识度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太仓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搭建“文旅+”战略平台,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特色产业

坚持“能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按照太仓市提出的全域旅游规划,构建文化旅游与教育、科技、工业、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格局,用集聚效应提升文旅融合影响力。一是聚焦数字化产业,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工程。继续打造电竞产业集聚高地,电竞产业发展在太仓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天镜湖电竞小镇培育力度,扩大“电竞小镇”品牌影响力,力争建成以电竞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同时,借用数字技术活化文化资源,加快推广数字、网络等新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大力支持优秀网络音视频、网络直播等内容在太仓创作产生,对太仓江南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出版开发,形成音视频加工制作产业载体,用数字化创新文旅融合生命力。二是发挥临沪优势,做足农文旅融合文章。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太仓要进一步用好全市农耕资源、绿色生态资源、风俗文化资源等,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推进沙溪古镇、浏河古镇、现代农业园等景区提档升级。规划建设樊泾村遗址公园、致和塘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优化建设七十二家村田园综合体,整合水乡古镇、德国风情、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等多元文化魅力,打造江海文旅胜地。三是整合传统工艺资源,做强民间艺术品牌。太仓传工艺资源丰富,如糟油制作、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双凤龙狮制作也得到了较好传承发展,但要让民间艺术创作转换为文旅特色产品,还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掘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构筑江南文化传承的新优势。要借力苏州做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品牌,进一步推动太仓传统工艺品牌化发展,通过苏州“苏作馆”,高水平展示、展销太仓传统工艺精品,让传统工艺在文旅融合中换发新活力,进一步促进太仓文旅融合发展迈向“诗与远方”。

(三)立足文化资源禀赋,探索推进高质量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农文旅融合发展,太仓有着完美的城市形态,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现代田园城市的特色定位明确,“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的城市生态体系完善,“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标识鲜明。此基础上,可以探索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文旅融合新路径。一是探索发展旅游演艺的在地模式。以江南文化精神为纽带,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双凤山歌、江南丝竹、昆曲、沪剧、评弹艺术等特色文旅演出,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成果,赋予旅游资源文化附加值。二是探索运用传播赋能的“网红模式”。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文旅传播要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担忧,从人民网统计的2020年以来文旅传播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政府搭台,民众唱戏”逐渐成为主流模式,传播渠道也在扩容,短视频异军突起,电竞、游戏、表情包正在成为地域元素传播的理想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太仓也应该结合实际,进一步发展直播带货、网络直播等线上传播方式。三是创意品牌价值链模式。要支持企业研发太仓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符号深度融合的创意设计产品,积极鼓励文博场馆利用馆藏资源做大文创产业,结合城市规划打造一批创意设计产业园、广告产业园,工艺美术集聚区等载体,推进文旅融合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古韵今辉的娄东文旅之城。(张曼娜 赵肖肖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