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太仓农业绿色生产

来源:引力播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4-06-12

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近日,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先后聚焦太仓城厢镇东林村在小麦烘干上的环保措施,以及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的有益实践,推动农业生产向“绿”向“新”。

据悉,《新闻联播》以城厢镇东林农场的烘干中心为例,介绍了太仓如何通过建设布局合理、体系完善、服务周到的粮食烘干体系,有效提升粮食产后处理的保障服务水平,为农业绿色生产加码。《东方时空》则聚焦东林村如何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出一条“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在小麦秸秆产业链下,秸秆变废为宝,为土壤增肥,为农业增效。

近年来,太仓市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机械化水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其间,苏州供电部门在该村大力推进“全电”改造。2022年起,太仓市供电公司试点推出国内首个“电力设备+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整体租赁服务模式。同时,太仓出台设备补贴政策,大幅提升了合作社改造意愿,为农业绿色生产加码的同时,实实在在地释放了节能红利。此外,太仓市正逐步淘汰以燃油为热源的存量烘干设备,替代使用电能、蒸汽等绿色清洁能源,力争到明年实现烘干机绿色清洁热源全覆盖。目前,全市烘干机清洁热源占比达80%。通过不断强化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和服务供给,目前东林村已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1个,批次烘干能力达4700吨。同时,各大烘干中心统筹安排、强化服务、资源共享,为周边村庄提供烘干服务,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秸秆变饲料,环保又增效。城厢镇东林农场以秸秆饲料化增值利用为核心,构建并持续完善“优质稻麦种植、秸秆饲料生产、肉羊生态养殖、羊粪制肥还田”的物质循环链,形成“一片田、一根草、一只羊、一袋肥”的“四个一”生态循环东林模式。东林村“加强秸秆饲料化利用打造‘四个一’生态循环模式”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种养循环-产业融合-勾勒鱼米之乡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入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22年)》。

太仓市还积极探索农业有机废弃物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收集转运生物质发电及秸秆饲料化3种技术模式,编制《太仓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农业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专项规划(2023—2030年)》,应用气流膜堆肥技术,实现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多元循环利用方向,启动1个商品肥料厂、6个腐熟处理中心的“一厂六中心”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载体建设,打造农业洁净生产样板区、展示区。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100%。(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 文/摄 部分图片由太仓生态环境局 太仓市供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