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太仓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2-09-06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紧扣“构建高水平现代田园城市”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连续多年位居江苏乃至全国前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愿景,正成为现实。

  产业兴旺>>>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全国

  田间稻叶轻摇,米厂清香飘逸;饲料厂内机声隆隆,秸秆被切碎,加入豆渣、砻糠等进行发酵,成为天然的牛羊饲料;芽苗菜生产基地碧绿一片,新芽初长;观光火车缓缓驶过,串联起田园风光、生态果园、乡村驿站等一帧帧独特的乡村风景……走进城厢镇东林村,映入眼帘的不仅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现代田园风光,更是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

  近年来,以农为主、以粮为主的东林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与利用有机统一,积极探索实践“稻麦生产—秸秆收集利用—规模养殖—粪污肥料化—稻麦生产”生态循环产业链,形成了“一片田、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的现代农牧循环模式,闯出了一条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成功获评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10年来,东林村依托村办合作农场,先后搭建了六大农业发展平台,13个农业经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东林村集体资产总额2.59亿元。

  东林村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强村集体经济的探索与实践,只是太仓市全面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太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聚力园区化推进战略,构建“一心、两翼、多园”的农业产业发展架构,全市农业“双10”园区规划全覆盖,有力推动生产和生活、中心城区和田园乡村有机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凸显“田园幸福”“融合互补”“改革创新”的太仓“三农”特色发展之路。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入选国家级农村创业园区(基地)9家,认定苏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1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市域内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地基本实现动态全覆盖、粮食规模生产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95%以上,获批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建成区域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0个,拥有烘干机械362台(套),批次烘干能力达4770吨;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服务全覆盖。获评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生态宜居>>>

  人居环境整治成全国样板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唤醒了村庄。村落入口,高低错落的影壁组成一处别致的建筑小品,粉墙黛瓦,独具江南水乡风韵。宽阔平坦的村道两旁,土地平整、水清岸绿;村庄里,家家户户庭院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初秋时节,走进太仓大大小小的村落,随处可见一幅天蓝、水清、地绿、村美的生态宜居画卷。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现代田园城”城市品牌融入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之中,实化规划、优化空间、美化生活,“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93%。围绕“全面、全域、全力、全民”四个维度,扎实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各村党组织书记任一线“清洁指挥员”,落实村级网格分片包干责任,创新推广“娄城人居随手拍”“啄木鸟行动”,常态化开展“红黑榜”现场调度制度,建成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镇3个、示范村40个。培育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六批18个、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321个、特色康居示范区9个,建成苏州市级美丽庭院建设示范村 1个、美丽庭院456户、美丽庭院示范户54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田园城市城乡融合特色逐步呈现。一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集体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美丽村庄,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9年12月,太仓在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9年评估中获评第一等次;2020年3月,获评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20年8月,在全省76个县级市(区)中率先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销号,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2020年、2021年,我市连续两年在省级乡村振兴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等次。这标志着太仓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交出了高质量“答卷”,跻身全省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建设“第一方阵”。2021年5月,我市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两次喜获国家级殊荣,太仓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探索、实践,进一步成为全国样板。

  村强民富>>>

  勾勒共同富裕“太仓画卷”

  “我以前一直在村里种地,2013年,申请注册了谷果家庭农场,后来又创办了明龙果蔬专业合作社,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对于种地发家,56岁的太仓农民汪利民充满自豪。用他的话说,新时代的农民不仅要会种地,更要懂技术、会经营,收入自然也高。2021年,他种了220多亩地,各种农作物总产值突破100万元,亩均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一年种地收入达20多万元。

  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太仓始终将“富民”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合作农场,深挖农业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充分就业,鼓励农民就地创业等一系列举措,力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411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46元,翻了一番多。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收入“跑赢”了GDP。数据还显示,2021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5: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这充分反映出太仓乡村振兴建设成效显著,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夯实了基础。

  同时,我市还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实践“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劳务合作社”模式,建立起统分结合、互惠共赢的联结机制,兼顾了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利益。农户每年除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费外,还能获得合作农场生产的稻谷、大米等实物分配,如参加劳务合作社的农民还能获得劳务收入,实现一块土地上有三部分收入。截至目前登记专业合作社438家、家庭农场1856家。

  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太仓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了新型职业农民之路,培育了一支适应“三农”发展需求的职业农民队伍,截至目前累计招录农业委培生461名,其中遴选入额“定制村干”91名。“定向委培”模式获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做强村集体经济,太仓各镇村整合用地指标,打破区划界限和要素流动障碍,积极打造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发展平台。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统一管理、统一招商引入优质企业、项目,为村集体带来持续可观的收益。建立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发展平台27个,开发载体项目34个,年增加村级收益超8000万元。据统计,2021年,全市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9.94亿元、村均1080万元。

  文明善治>>>

  农民幸福生活持续“上新”

  作为太仓第一个全国文明村,雅鹿村早在2017年9月就试点家庭诚信积分评比,摸索出一套实施方案、一个基金平台、一支管理队伍、一个服务站点、一批宣传阵地、一份文明倡议等,解决积分如何实施、靠什么运作、谁来管理、怎么运用等一系列问题。

  有了成功经验,璜泾镇牢牢抓住“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用家庭诚信积分培育基层文明的“小因子”,激发全民参与的“大文明”, 一张小小的家庭文明积分卡进入了璜泾13个村、社区的万户千家。2019年,太仓市出台《新时代太仓文明家庭建设诚信积分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点名璜泾镇率先试行文明家庭积分管理制度,用一个个家庭的文明力量,撬动整个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不断的实践、调整、磨合、验证下,璜泾镇将最真实的经验化作《乡村振兴 新时代农村文明家庭创建与评价指南》,其中包含总体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复核监督等8大板块和附录“新时代农村文明家庭积分卡”,把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整套系统奉献给广大农村基层。

  今年8月19日,苏州市相关部门发布《乡村振兴 新时代农村文明家庭创建评价指南》苏州市地方标准公告。该标准蓝本正起源于璜泾镇。苏州科技大学邢夫敏教授认为,《乡村振兴 新时代农村文明家庭创建与评价指南》是践行苏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核。璜泾镇起草的这一标准内容细致,操作性强,符合实际,可通过创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复制的特色品牌,有力推动更大范围的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璜泾镇乡风文明的探索与实践,只是太仓市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太仓市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广泛推广应用“清单制”“积分制”“三治融合”“政社互动”,构建起市、镇、村、基础网格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联动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获评全国文明村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推进,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农村物流设施村级节点实现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0%,乡村全科医生拥有量达标率100%,成功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记者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