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人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沙溪的篮球运动
“这张合影拍摄于50年前,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初春时节,那天,沙溪篮球队与浏河篮球队在镇工会球场上比赛,赛后请沙溪照相馆的邵师傅来拍了这张照片。”91岁的程宗林老人思路清晰,向记者娓娓道来。他指着照片第二排左侧第二位,“这个是我,我旁边是顾恒昌。”
记者看到,程老手里拿着的是一张普通的黑白合影,照片上共有22个人,背景为一个篮球架和一幢老宅的高墙,墙上写着“发展体育运动”字样。照片的背后,用蓝色圆珠笔写着“1968年”。
程宗林老人是一位热心人,退休前是沙溪医院的药剂师,曾担任过两届政协委员。篮球赛当天,他作为热心球迷和工作人员参与了合影。程老回忆,1968年,党中央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沙溪镇上群众性体育运动非常热闹,最受欢迎的要数篮球和乒乓球两个项目。那时,群众性文体活动很单调,沙溪镇上没几块篮球场地,而全镇篮球队就有10多支,沙溪镇、棉纺厂、化肥厂、动力厂、23大队、洪泾大队等都有篮球队,西市街上,还有一支黑白篮球队。
镇上的篮球赛大多放在工会球场进行,每次比赛都是人山人海,大家搬来长、短凳子,围在球场边,也有不少球迷爬到球场旁边人家的围墙、屋顶上看球,场面颇为壮观。因此,每场比赛都会有警察和工作人员来维护秩序。此外,沙溪镇篮球队也经常和常熟东张、吴市、梅李以及上海的篮球队开展“友谊赛”,还多次代表太仓参加苏州和省里的比赛,篮球队里也出了很多优秀选手。那时,沙溪镇工会篮球场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赛事,后来几家国营企业拿出电缆、电灯、灯杆等把球场建成了灯光球场,昼夜比赛,名噪一时,省、市新闻媒体还作了专题采访报道。
“照片上合影的22个人,如今半数已离开了人世。岁月沧桑,我很怀念过去这些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的老朋友。”程老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今天沙溪镇的群众性体育设施遍布各村和社区,几乎村村都有篮球场,群众性体育运动也越来越趋个性化,“全民健身”已经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姚建平 文)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