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化肥“穿新衣” 一项中央财政农技推广项目在太显成效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10-20
  施肥料、打农药是最平常的田间作业,不过随着一项名为“农田化学肥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的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在城厢镇永丰村的实施,这两种最传统的农活也变得“高大上”起来了,虽然田间的用肥用药量大幅减少,但稻麦产量不仅没减少,甚至还略有增加,其中的关键就是给化肥“穿新衣”、让药滴不“圆滑”。
  昨日上午,城厢镇在永丰村举行了一场科技观摩交流会,全镇各合作农场的技术人员都来观摩学习新技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省农科院植物保护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专家们给大家讲解了这一系列新技术。
  放眼永丰村丰收的稻田,满目金黄,每株稻的稻穗都沉甸甸的。为什么少施肥、少用药,还能获得这样的丰收?
  专家们告诉记者,为了“减肥”,这里的地用上了好几种技术,包括新型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测土配方按需施肥技术、化肥减量合理密植技术等。比如新型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就是采用一种新的包膜技术,就像给肥料颗粒穿上了一件慢慢化解的衣服,和原有的技术相比,可以让肥力释放得更慢更均匀。像种植水稻,通常共需施肥五次,但在这个推广项目中,经过测土,确定配方,再用上包膜技术,只要施肥一次就行了。五次变一次,一方面是节省了田间管理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因为缓控释肥的过程中,肥料更利于作物吸收,施肥的量也能因此减少,不仅省肥料,又能减少流失的肥料对土地的影响。
  据统计,在推广项目中,有的地在作物产量增加5.14%的情况下,化学氮肥用量降低了40%,有的地在产量持平的情况下,化学氮肥用量减少了18.5%。
  省农科院研究员陆长婴介绍说,为了减少农药用量,项目中也采用了三种新型的技术,像其中一种叫“润湿展布技术”的关键技术,其作用就是让药水更持久地沾在作物上,从而利于吸收。
  陆研究员解释说,打农药时,一般的药水滴到作物叶片上,因为是圆形的,很滑,容易掉落,而采用“润湿展布技术”,就是在农药中加上一种有机硅助剂,其作用就是当药滴被打到叶片上以后,马上改变药滴形状,药水就像涂在叶片上一样,很长时间都不会掉,能让作物吸收更充分,从而减少总的用药量。
  根据去年水稻和今年小麦的统计对比,在确保产量和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推广项目水稻田的平均用药量减少了33.08%,而麦地在用药量减少了35%的前提下,产量还有了一定的增加。(记者 张立)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