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加紧建设 积水之困有望彻底缓解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5-12-03
“台风来的时候小区几乎次次淹,今年最严重的一次,积水没过了膝盖。”家住漂白池园的肖先生每到雨季就开始担心,因为他家房屋老旧,汛期的时候被淹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听说在建设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希望明年小区积水情况能缓解。”
与漂白池园隔着204国道的西郊老街的居民,心情跟肖先生一样。“西郊老街上也都是老房子,台风、汛期的时候往往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脚下就是河。”居民们向记者吐着苦水。
城厢水利站负责人解释说,虽然镇政府为小区设置了抽水泵,但由于地势原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受淹问题,所以此次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将形成防洪包围圈,从根本上缓解受淹问题。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低洼地区地面高程低于洪水位,老城区没有建防洪包围圈;小区排水管网标准偏低,地面积水来不及排到河里;河道少、水面率低,蓄滞洪能力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老城区的惠阳一村、桃园新村、梅园社区和西郊片区的漂白池园、太丰社区、西郊社区、伟阳社区等局部区域遇强降雨时常受涝积水。今年5月,市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加强城市排水建设管理,规范涉水事务管理”等4个方面12项措施,落实相关职能部门整体推进。
根据实际地形和水系情况,太仓市将在老城区、西城区南片、西城区东北片建防洪包围圈。在内河与新浏河、城北河、盐铁塘、吴塘河等外河的连接处建排涝闸站,靠动力外排,降低内河水位。同时,原则上设双向水泵,兼顾引水,加大水体循环流动,改善水环境。为此,太仓市将新建排涝闸站7座、改建3座,新建节制闸1座、维修1座。
在2015年的城区防洪排涝工程中,新建致和塘闸站、庙前港闸站、北城河西闸站、古塘河东闸站4座闸站;新建西水关节制闸,改建洋沙泾泵站、西城河闸站。除了致和塘闸站,其他工程有的已经完成了桩基工程,有的完成了拦河围堰和施工围挡。因工程都处于城区街巷,管线搬迁工作量大,施工场地狭小,给工程实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目前参建各方正克服困难,按照计划抓紧实施。
古塘河东闸站是其中较早开工的,记者在现场看到,挖掘机正在进行土方挖掘工作,为闸站建设做好基础工程。“目前围堰、桩基工程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开始闸站底板的施工建设。”建设单位具体负责人吕惠东介绍,古塘河东闸站闸门单孔净宽5米,采用下卧式弧型钢闸门,配套2台套双向潜水贯流泵,水泵功率2×55KW,建成后新增排涝动力2.54立方米/秒。
因为老城区河道行洪和水环境需要,不能同时全部封闭与外河的口门,因此,整个项目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分两个年度实施,并且拦河筑坝、水下施工尽量安排在非汛期。今年底完成水下部分,明年5月底完工。2016年度项目力争明年初开工,5月底前完成水下部分,明年7月底完工。两年度工程全部建成后,老城区和西城区形成防洪包围圈,将大大增强防洪排涝能力。
项目负责人介绍,整个防洪排涝工程将按照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确定10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有条件的泵站均采用双向引排设计,在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兼顾城区换水,改善水环境,以后闸站将采用远程控制、无人值守,减少运行成本,并将与新区已建闸站联合调度,发挥整体效益。
记者了解到,遭受暴雨受淹积水是目前我国城市的一个通病,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从水上、陆上同时推进。在城市规划管理上禁止填堵河道,侵占水域,给洪水留必要的出路。在住宅、企业建设时抬高地面高程,避免低洼积水。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增加透水地面,提高蓄滞洪能力,加强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提高排水能力。另外,加大控源截污治理力度,努力恢复江南水乡风貌。(记者 周琦)
与漂白池园隔着204国道的西郊老街的居民,心情跟肖先生一样。“西郊老街上也都是老房子,台风、汛期的时候往往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脚下就是河。”居民们向记者吐着苦水。
城厢水利站负责人解释说,虽然镇政府为小区设置了抽水泵,但由于地势原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受淹问题,所以此次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将形成防洪包围圈,从根本上缓解受淹问题。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低洼地区地面高程低于洪水位,老城区没有建防洪包围圈;小区排水管网标准偏低,地面积水来不及排到河里;河道少、水面率低,蓄滞洪能力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老城区的惠阳一村、桃园新村、梅园社区和西郊片区的漂白池园、太丰社区、西郊社区、伟阳社区等局部区域遇强降雨时常受涝积水。今年5月,市政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加强城市排水建设管理,规范涉水事务管理”等4个方面12项措施,落实相关职能部门整体推进。
根据实际地形和水系情况,太仓市将在老城区、西城区南片、西城区东北片建防洪包围圈。在内河与新浏河、城北河、盐铁塘、吴塘河等外河的连接处建排涝闸站,靠动力外排,降低内河水位。同时,原则上设双向水泵,兼顾引水,加大水体循环流动,改善水环境。为此,太仓市将新建排涝闸站7座、改建3座,新建节制闸1座、维修1座。
在2015年的城区防洪排涝工程中,新建致和塘闸站、庙前港闸站、北城河西闸站、古塘河东闸站4座闸站;新建西水关节制闸,改建洋沙泾泵站、西城河闸站。除了致和塘闸站,其他工程有的已经完成了桩基工程,有的完成了拦河围堰和施工围挡。因工程都处于城区街巷,管线搬迁工作量大,施工场地狭小,给工程实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目前参建各方正克服困难,按照计划抓紧实施。
古塘河东闸站是其中较早开工的,记者在现场看到,挖掘机正在进行土方挖掘工作,为闸站建设做好基础工程。“目前围堰、桩基工程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开始闸站底板的施工建设。”建设单位具体负责人吕惠东介绍,古塘河东闸站闸门单孔净宽5米,采用下卧式弧型钢闸门,配套2台套双向潜水贯流泵,水泵功率2×55KW,建成后新增排涝动力2.54立方米/秒。
因为老城区河道行洪和水环境需要,不能同时全部封闭与外河的口门,因此,整个项目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分两个年度实施,并且拦河筑坝、水下施工尽量安排在非汛期。今年底完成水下部分,明年5月底完工。2016年度项目力争明年初开工,5月底前完成水下部分,明年7月底完工。两年度工程全部建成后,老城区和西城区形成防洪包围圈,将大大增强防洪排涝能力。
项目负责人介绍,整个防洪排涝工程将按照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确定10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有条件的泵站均采用双向引排设计,在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兼顾城区换水,改善水环境,以后闸站将采用远程控制、无人值守,减少运行成本,并将与新区已建闸站联合调度,发挥整体效益。
记者了解到,遭受暴雨受淹积水是目前我国城市的一个通病,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从水上、陆上同时推进。在城市规划管理上禁止填堵河道,侵占水域,给洪水留必要的出路。在住宅、企业建设时抬高地面高程,避免低洼积水。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增加透水地面,提高蓄滞洪能力,加强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提高排水能力。另外,加大控源截污治理力度,努力恢复江南水乡风貌。(记者 周琦)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