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中学生走上茹经讲堂“讲课”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4-19
“如果要讲复杂性和丰富度,在中国的文学创作上很少有人像苏东坡。我们看到他可以豪迈,可以深情,可以喜气,可以忧伤。我觉得苏轼的性格就是这样——率真、洒脱、随性。他只是喜欢随着自己的喜好,所以才会有如此可爱的个性。”在市一中每月一次的茹经讲堂上,学生成为“讲师”,将一个个文史故事娓娓道来。
“茹经”二字是唐文治先生的晚号,用这两个字来命名意在不忘市一中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自去年9月开始,茹经讲堂已经举办了6期,成为学生心目中颇有分量的小讲坛。市一中初二年级语文老师潘月花是茹经讲堂的发起人和策划者,“其实这个活动起源于语文教学中的读书课,仅仅读书的话我担心这个活动会有些空洞。”因此她开始尝试让读有所感、读有所悟的同学将自己的阅读体会讲出来,和同学们分享。渐渐地潘月花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听得全神贯注,在平时的阅读之中也更加投入,形成了很好的读书氛围。
在茹经讲堂上演讲的学生需要准备4000字左右的演讲稿并制作PPT,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颇有难度,但大家没有退缩。朱思睿同学在最近一期的茹经讲堂上以“多样的苏轼”为主题跟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的苏东坡。而为这场演讲她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准备,寒假里把演讲稿写好,开学后由指导老师给出修改意见。正式演讲前她先在自己班级里试讲,让同学们一起点评修改。
潘月花告诉记者,“讲课的学生都是自己主动报名的,他们的阅读量都比较大,表达能力也比较强”。潘月花对他们的演讲内容不会干涉太多,但要求切入点要小,“从小处切入才能讲精、讲透。”到现在学生们已经讲过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水浒传》中的酒”、“《哈利波特》的爱”,这些讲题以文史入手,新颖有趣。茹经讲堂安排在每周三的班会课上,由于学校礼堂只能容纳300人,“每个班级可以分到20张门票”。
潘月花告诉记者,策划茹经讲堂的初衷是为了促使更多的学生爱上阅读,感受文史的魅力。“静下心来阅读,接受文化的熏陶,无疑会让孩子们一生受益。”(见习记者 徐璐)
“茹经”二字是唐文治先生的晚号,用这两个字来命名意在不忘市一中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自去年9月开始,茹经讲堂已经举办了6期,成为学生心目中颇有分量的小讲坛。市一中初二年级语文老师潘月花是茹经讲堂的发起人和策划者,“其实这个活动起源于语文教学中的读书课,仅仅读书的话我担心这个活动会有些空洞。”因此她开始尝试让读有所感、读有所悟的同学将自己的阅读体会讲出来,和同学们分享。渐渐地潘月花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听得全神贯注,在平时的阅读之中也更加投入,形成了很好的读书氛围。
在茹经讲堂上演讲的学生需要准备4000字左右的演讲稿并制作PPT,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颇有难度,但大家没有退缩。朱思睿同学在最近一期的茹经讲堂上以“多样的苏轼”为主题跟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的苏东坡。而为这场演讲她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准备,寒假里把演讲稿写好,开学后由指导老师给出修改意见。正式演讲前她先在自己班级里试讲,让同学们一起点评修改。
潘月花告诉记者,“讲课的学生都是自己主动报名的,他们的阅读量都比较大,表达能力也比较强”。潘月花对他们的演讲内容不会干涉太多,但要求切入点要小,“从小处切入才能讲精、讲透。”到现在学生们已经讲过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水浒传》中的酒”、“《哈利波特》的爱”,这些讲题以文史入手,新颖有趣。茹经讲堂安排在每周三的班会课上,由于学校礼堂只能容纳300人,“每个班级可以分到20张门票”。
潘月花告诉记者,策划茹经讲堂的初衷是为了促使更多的学生爱上阅读,感受文史的魅力。“静下心来阅读,接受文化的熏陶,无疑会让孩子们一生受益。”(见习记者 徐璐)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