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消费“坑”一定要避开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19-03-13
  3·15来临之际,如何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了更多关注。市市场监管局归纳了过去一年有关消费纠纷的高发领域,提醒市民擦亮双眼,注意避开这些消费“坑”。
  ■医疗美容有无资质需查验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很多人都愿意在美容项目上消费。与此同时,一些不良商家也打起了歪主意。去年3月2日,市市场监管局接到一市民投诉,其在浮桥镇某美容馆做美容时,被皮秒仪器烧伤脸部。市市场监管局立即对该美容馆立案调查。经查,该美容馆所使用的皮秒仪器实际为激光治疗设备,属第三类医疗器械,然而该店无法提供上述仪器的合格证明、注册证明材料和进货来源。市市场监管局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没收皮秒仪器1台,并处罚款297500元。
  如今,各类美容店遍地开花,美容整形项目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由于医疗美容部分技术存在很大风险,我国对开展医疗美容的机构、人员及操作环境等都有较高要求。市民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到一些不符合开展医疗美容相关资质的美容店进行美容,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
  ■保健食品咋能包治百病
  美容上人们乐于花钱,在保健方面,市民的开支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不过,保健品消费一直是消费纠纷比较突出的领域,需要市民多留个心眼。去年10月16日,根据举报,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城厢镇某保健食品店进行现场检查后立案。经查,当事人通过宣传资料和视频,将其销售的普通食品和保健功能为“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的保健食品,宣传为具有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及功效,使消费者误认为其销售的保健食品和食品具有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而购买。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属于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等作虚假的商业宣传。市市场监管局依据相关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0000元。
  不法商家利用人们对健康的期待等心理,将保健食品甚至是普通食品大肆宣传为能治百病的“神药”,并以高价销售。市民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积极锻炼,定期体检,如生病则要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擦亮双眼识别虚假广告
  在美容、保健等方面消费时,市民需要提高维权意识。而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消费广告,也需要增强辨别能力。商业广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但是,不少广告都涉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去年3月5日,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我市某文化艺术咨询有限公司发放的广告宣传资料涉嫌违法宣传。经查,当事人发放的宣传折页中写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全外教授课英语培训机构”的内容,属于与“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含义相当的绝对化用语;同时,当事人在未得到相关国外教育机构授权的情况下,在其经营场所张贴4所国外教育机构的中国代表处标志牌。市市场监管局依据相关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150000元。
  夸张的、博人眼球的广告固然可以吸引更多目光,但实际效果如何,还需消费者擦亮眼睛,谨慎选择,避开这些消费“坑”。( 本报见习记者 王 硕)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