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家德企落户 “对德合作”拼出“太仓速度”

来源:交汇点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1-10-29

  交汇点讯 “我们将在立足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基础上,拓展民用航空器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等领域。计划一期投资1500万欧元,二期增资至3000万欧元。”今天(10月28日),在太仓2021金秋经贸月洽谈会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艾威昂智能科技(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库斯·克诺尔拿到了公司营业执照。这是落户太仓的第400家德资企业。

  当天活动集中签约威露士华东生产销售中心等36个项目,总投资287.73亿人民币。还发布了《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及政策》《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战略研究》和《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协同2021白皮书暨投资热力排名》。一批批项目在深秋热潮涌动,吹响了“集结号”,成为太仓政企合作共赢的生动注脚,也是拼出“太仓速度”的最佳诠释。

  “此次经贸月洽谈会是展示太仓发展魅力的盛会,也是我们广交各方贤能的平台。太仓竭尽所能提供最优政策支持、最强要素保障,全力当好企业发展的‘贴心人’。”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说,太仓坚持把招引项目、建设项目、服务项目,作为拼出“太仓速度”、全力振翅高飞的“主抓手”,不断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持续扩大优质企业“朋友圈”。

  1993年,太仓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落户,开启了“中国德企之乡”的进击之路。从此,太仓把“对德合作”作为三大城市发展战略之一,不断吸引德国企业进驻,成为中国德企集聚度最高、发展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被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全国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

  从1993年的第1家德企到今年的第400家,太仓用了28年。其中从第1家至第100家德企落户,历时14年;到第200家,历时6年;到第300家,历时5年;到目前的400家,只用了不到3年。截至目前,在太德企投资总额超5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隐形冠军德企超50家,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6家落户太仓,德国前20强家族企业8家投资太仓,总部型德企超20家。

  产业的发展是蓄势腾飞的强引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下,在厚积薄发的发展态势下,太仓扩大开放、招引项目的信心更坚定,离不开太仓推动“沪太同城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离不开构筑起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更离不开企业对太仓的青睐和支持。

  “我今天上午到了太仓,短短半天,我就切身感受到了太仓的办事效率和热情,太仓为公司对接了环保、基建、税务等,对我们项目的进展有非常的推进作用。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持选择太仓的理由。”香港威莱集团董事长左大维点赞道。

  威莱集团目前在国内仅在广州设有生产基地,太仓将成为该公司在国内的第二个生产基地。此前,威莱清洁洗护用品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太仓港区,一期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年纳税总额超2亿元。

  “太仓速度”拼出“加速度”。“十四五”期间,太仓将打造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进一步放大对德合作优势,让对德合作“特色更特”。到“十四五”末,太仓力争全市德企总量突破500家,并建成全国对德中小企业合作的示范样板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发展是苏州和太仓永恒的主题,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双赢是共同的愿望。苏州市副市长杨知评提出殷切希望,太仓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契机,发挥沿江临沪的区位优势,推动人才、科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希望太仓拼出高质量发展“太仓速度”,擦亮“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城市标识,以高效政务环境便商、公正市场环境活商、一流法治环境安商、包容人文环境亲商,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多年来,太仓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生命线”,全力以赴抓项目、优服务、促投资、快转型,引进一批行业旗舰项目、先进制造项目、新兴业态项目。今年1至9月,全市新增注册内资454.18亿元,同比增长83.4%;新增注册外资20.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8.08亿美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比85%,总量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太仓在省重大项目、苏州重点项目、太仓重点项目的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分别达84%、104%和97%,苏州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持续位列苏州大市第一。

交汇点记者 范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