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山歌唱到了北京 民间“草根团队”走进央视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5-12-03

太仓市民间“草根团队”走进央视星光演播厅

  “西南头上末有棵桑呀,爬藤么爬到那近太仓,抽枝抽到那华亭镇呀,攀根么攀到那七浦塘……”12月1日上午,位于庆阳路上的一间办公室里,市福彩爱心艺术团的几位团员为记者唱起了婉转动听的双凤山歌《采桑》。就在不久前,该团的16名团员北上北京,在中央电视台星光演播厅里唱响了这首极富地方特色的民歌,一举夺得“群文杯”第三届全国合唱、舞蹈、器乐展评活动合唱组铜奖第一名。
  为了节约经费,阿姨们搭乘高铁去北京
  成立于1998年的福彩爱心艺术团,是由太仓市具有一定歌唱水平的声乐爱好者自愿组织和参加的群众性音乐团体,目前共有70余名团员,75岁的杜顺成是这支团队的团长。“这次参加‘群文杯’合唱赛的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8支队伍,我们团队通过预赛和复赛,最终获得了去北京参加总决赛的机会。”杜团长说,收到总决赛邀请函后,团里选出了16名女性团员组成参赛队伍。这支由女高声部和女低声部组成的队伍,平均年龄已接近60岁。
  作为一支业余文艺团队,福彩爱心艺术团的活动经费并不宽裕,为了进京参赛,杜团长和团员们自掏腰包筹集资金。“这一路我们能省一点是一点,把筹集到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杜团长告诉记者,因为高铁票价比机票价格便宜了约200元一张,参赛团员们一致决定坐5个多小时的高铁去北京。赛前,没有场地进行排练,团员们就“借用”演播厅内的洗手间,对着镜子一遍遍练表情、排动作。
  这样一支“草根团队”,却在北京的舞台上大放光彩,不但以仅差银奖0.03分的成绩夺得了铜奖第一名,还得到了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在评委给出的点评里,“美好”与“和谐”是团队给予人的第一印象,而细腻、清新的双凤山歌,更是给雪中的北京带去了一阵来自江南小城的清风。
  唱响地方民歌,为传承非遗出一份力
  “选择在决赛中演唱《采桑》,正是为了把最具太仓特色的地方音乐介绍给全国人民,让更多人了解双凤山歌。”杜团长说。
  双凤是太仓市著名的歌乡,相传早在东晋时期双凤山歌就已出现并逐渐繁荣。这种由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唱响的民歌,旋律优美舒展,歌词贴近生活,很受老百姓的欢迎。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乡间大集体式的集中作业逐渐消失,农民们少有机会聚在一起唱歌,也使得会唱双凤山歌的人越来越少。
  2012年,太仓市著名音乐家张晓峰找到杜顺成团长,希望与福彩爱心艺术团合作,让双凤山歌再度传唱开来。之后,张晓峰将自己收集整理的双凤山歌词曲集交到杜团长手上,杜团长则承担起了指导团员们学唱山歌的任务。
  “双凤山歌唱起来细腻、好听,真是越唱越有味道,越唱越喜欢。”团员钱履芳的这句话,得到了其他团员的一致认同。清新浪漫的《采桑》、一唱众和的《耘稻山歌》、曲调古朴的《踏水山歌》……福彩爱心艺术团的团员们唱活了一首首双凤山歌,也把这一属于太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唱到了苏州、上海、淮安等周边城市,这次,他们更是将双凤山歌唱到了首都北京的舞台上。
  “在全国性比赛上得到评委们的肯定后,现在,我们所有团员更是一条心地想把双凤山歌唱好,将这些动听的歌谣唱给更多人听。”杜团长说。(照片由受访者提供)(记者 徐静)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