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仓“老”幸福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10-30

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老年人的感受至关重要。太仓已13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连续9年位列县级市榜首。在这里养老,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

  清晨,社区食堂飘来阵阵诱人香气;午后,老年大学里传出爽朗笑声;傍晚,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响起亲切问候……太仓创新构建起“城乡一体、普惠均衡、人人享有”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被幸福填满,交出了一份县域养老的“高分答卷”。

  “老”问题的新解法

  太仓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不仅富裕得早,也较早地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1985年,太仓步入轻度老龄化社会;2016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其他地区尚未普遍面临的“老”问题面前,太仓不得不“先行破题”,在苏州乃至全省范围内率先尝试了许多新解法。

  在省内首次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需求评估,首创困难“二无老人”救助机制,率先成立县级养老行业协会……40年来,太仓在“先老”的背景下,一步步探索出适应老龄化的“最优解”。

  10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科教新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5岁的朱文驹刚吃完午餐,正与老友们边聊天边观看围棋对弈。朱文驹说:“我天天来这里吃饭,特别方便。吃喝玩乐、社交空间一应俱全,就两个字——舒心!”

  中心负责人张燕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助早餐仅需3元;两荤一素一汤一饭的“标配”午餐只要15元,60至79周岁的老人可享8折优惠,80周岁及以上老人打7折。此外,老人每月仅支付几十元,还能享受认知症照护、中医养生、助医陪诊等特色服务。

  朱文驹是个书画爱好者。张燕红说,几年前,他对书画还一窍不通,是在中心各类活动的熏陶下逐渐爱上并投入创作的。“这些都是我自己画的,虽然画得不算好,但我会继续努力。”朱文驹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近百幅作品,包括拼贴画、水彩笔画等,每一幅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类似的温馨场景,在太仓城乡各处随处可见。

  近年来,太仓围绕家庭、社区、机构“三个场域”,不断丰富“身边、桌边、床边、手边、周边”的“五边形”养老服务模式,全面覆盖老年人基础性、兜底性与普惠性的养老需求。

  一组数据印证了服务的“密度”与“温度”:全市每月约有3万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年服务时长超130万小时;建成200多家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村(社区)覆盖率达130%;“15分钟养老服务圈”日均服务近1万人次;“市、镇、村”三级助餐网络日均助餐达2000人次;全市共11家养老机构,3016张护理型床位。

  “今年,我们新建了2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将服务场所进一步延伸到老人家门口。同时,新增了260张家庭养老床位,把专业服务送到更多老人家中。”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曹磊介绍。

  从“养老”到“享老”

  作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截至2024年底,太仓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34万人,占总人口的31.67%。

  “与十几、二十几年前相比,如今老人对生活的期盼已大不相同。”曹磊表示,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已不再满足“老有所养”,更追求“老有所享”“老有所为”。

  在“老有所享”方面,娄东街道太平社区的顾正祺、陈彩英夫妇是直接受益者——按照政策,90多岁的他们每月共可享受39个小时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他们的专职护理员谢秋风每周一、三、五准时上门,协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在“老有所为”方面,退休多年的陈国花在银发“零工驿站”重新“上岗”,找到一份长期家政服务工作,每天仅工作3小时。劳动强度低、薪资待遇优,这份工作给她带来了满满的价值感与充实感。

  今年,太仓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与举措,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养老服务内涵:在居家养老方面,明确服务标准、细则、规范,将“十助”拓展延伸至8类22项具体内容;在社区养老方面,修订社区养老设施分类管理与分层服务规范,持续推进认知症友好示范社区、互助养老睦邻点、“物业+养老”社区等;在机构养老方面,推进智慧机构、美丽机构建设,开设“短托式”临时照护服务,丰富养老选择。

  如今,太仓正越来越多地以“享老”替代“养老”。这一转变,离不开工作思路的调整。曹磊表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保基本”转向“享品质”。

  “过去的服务可能只是陪老人看书读报、端茶倒水。如今,服务内容更加专业,涵盖营养调理、精神慰藉、陪诊就医等多个方面。”从事养老行业十余年的孙陈,是太仓养老服务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她认为,“享老”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持。

  孙陈创办的苏州德颐善金仓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是太仓培育和引进的30多家养老组织之一。公司800余名员工中,养老护理员占比近75%,承接的80余个养老服务站点覆盖8个区镇,惠及5万多名老年人。

  除了德颐善,启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源禾社会事务发展服务中心等组织的相继成立,进一步壮大了专业养老力量,为服务提质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太仓还在全省率先创立养老护理员节,常态化开展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老年社工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专项培训等,并与华东理工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在市内大中专学校探索设置养老管理护理专业。

  据统计,太仓累计培育老年社工200多名、养老护理员1500多名。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运营率、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力量运营率、养老服务评价考评专业机构承接率均为100%。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曾评价:“太仓是苏州市、江苏省基本养老服务工作的典型案例,也是全国基本养老服务工作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立足“长寿时代”的新需求,聚焦“幸福享老”的新目标,太仓将持续健全县域养老制度体系,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城乡一体的服务质效,推动县域养老的“太仓模式”逐步走向成熟与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