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万余亩水稻喝上“自来水”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12-14
现在是冬春水利建设的高峰期。2017年小农水重点县庵弄灌排区项目招标最近结束,预计年底将开工。浮桥水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管道灌溉面积达2800多亩,根据测算可以节约近2%的土地,约50亩。
太仓市把发展水稻管道灌溉作为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以来,通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了一批具有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功能的水稻管道灌溉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水稻管道灌溉1.3万亩,受到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今年,根据《省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委员会、国土厅、农业资源开发局关于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太仓市对新建的农水项目,凡是适合建设低压水稻管道灌溉的地方,都优先安排水稻管道灌溉工程。
通过近几年的运用和推广,低压水稻管道灌溉的优势日益显现。首先是节水。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后,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灌溉水利用系数从衬砌明渠的0.66提高到0.90以上,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农业面污染的排放。此外,智能灌溉系统对水的利用率大幅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90%,而渠道灌溉的水利用系数只有65%左右。
其次是省工时、省人力。输水灌溉在一定压力下进行,比一般明渠输水流速大、输水快、供水及时,可有效节约灌溉劳动力。科教新城群星灌区2000亩水稻田改造前需要8名管水员管理,改建后通过水利服务队管护,使用信息化管道灌溉控制系统,只需要2个管水员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操作,就可以控制整个灌区的农田,大大节省了人力。现在管水员只需在中央控制室按下自动控制键就可以灌溉了,甚至只需在手机上安装APP,用手机也可以操控灌溉。
通过管道灌溉,增产增收明显。因为把流动机泵改建为固定泵站,提高了安全保障,节约了电能,减少了农民支出。通过设置水位仪,能及时掌握田间水位,适时灌溉,在减少水量损失的同时改善了田间灌水条件,缩短了引水灌溉周期,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作物生长的最优需水,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太仓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中。如2015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沙溪镇岳星村建设2184亩水稻管道灌溉,把原有180台流动泵进行综合改造,新建13座管道灌溉泵站,把灌溉水量、田间水位、电流、电压、设备运行进行系统信息化管理。通过一个监控中心、一个数据集成平台和一批计量设施的设置,采集实时的数据,统计分析计量灌溉用水量,记录水稻不同生育期淹灌水层深度。根据农作物生长特性灌溉,掌握了水稻的最优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增加水稻亩产量,节约了水资源,为下阶段开展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
通过这些农业新技术的运用,节省资源、人力和土地,使农田水利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太仓市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运用方面不断摸索实践适合本地需求的工程形式,低压管道灌溉技术适合流转后没经过大面积平整的农田水稻种植,喷灌技术更适合大棚蔬菜种植。记者了解到,2017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新建、改造灌溉泵站等,项目完成后,将改善灌排面积1.88万亩,其中新建水稻管道灌溉农田5000亩,整个项目实施后,年均节水量206.6万方,年均增收粮食165.2万公斤。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在2017年春灌前完工。(记者 周琦)
太仓市把发展水稻管道灌溉作为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以来,通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了一批具有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功能的水稻管道灌溉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水稻管道灌溉1.3万亩,受到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今年,根据《省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委员会、国土厅、农业资源开发局关于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太仓市对新建的农水项目,凡是适合建设低压水稻管道灌溉的地方,都优先安排水稻管道灌溉工程。
通过近几年的运用和推广,低压水稻管道灌溉的优势日益显现。首先是节水。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后,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灌溉水利用系数从衬砌明渠的0.66提高到0.90以上,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农业面污染的排放。此外,智能灌溉系统对水的利用率大幅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90%,而渠道灌溉的水利用系数只有65%左右。
其次是省工时、省人力。输水灌溉在一定压力下进行,比一般明渠输水流速大、输水快、供水及时,可有效节约灌溉劳动力。科教新城群星灌区2000亩水稻田改造前需要8名管水员管理,改建后通过水利服务队管护,使用信息化管道灌溉控制系统,只需要2个管水员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操作,就可以控制整个灌区的农田,大大节省了人力。现在管水员只需在中央控制室按下自动控制键就可以灌溉了,甚至只需在手机上安装APP,用手机也可以操控灌溉。
通过管道灌溉,增产增收明显。因为把流动机泵改建为固定泵站,提高了安全保障,节约了电能,减少了农民支出。通过设置水位仪,能及时掌握田间水位,适时灌溉,在减少水量损失的同时改善了田间灌水条件,缩短了引水灌溉周期,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作物生长的最优需水,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太仓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中。如2015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沙溪镇岳星村建设2184亩水稻管道灌溉,把原有180台流动泵进行综合改造,新建13座管道灌溉泵站,把灌溉水量、田间水位、电流、电压、设备运行进行系统信息化管理。通过一个监控中心、一个数据集成平台和一批计量设施的设置,采集实时的数据,统计分析计量灌溉用水量,记录水稻不同生育期淹灌水层深度。根据农作物生长特性灌溉,掌握了水稻的最优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增加水稻亩产量,节约了水资源,为下阶段开展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
通过这些农业新技术的运用,节省资源、人力和土地,使农田水利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太仓市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运用方面不断摸索实践适合本地需求的工程形式,低压管道灌溉技术适合流转后没经过大面积平整的农田水稻种植,喷灌技术更适合大棚蔬菜种植。记者了解到,2017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新建、改造灌溉泵站等,项目完成后,将改善灌排面积1.88万亩,其中新建水稻管道灌溉农田5000亩,整个项目实施后,年均节水量206.6万方,年均增收粮食165.2万公斤。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在2017年春灌前完工。(记者 周琦)
责编:朱敏
Taicang News
新闻中心
更多-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 2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沙溪 总投资超13.8亿元
- 随着存量资产的焕新升级,新质生产力在浏河镇加速集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腾笼换鸟 激活智造新引擎
- 今年以来,沙溪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拼出“太仓速度”贡献“沙溪动能” 沙溪重点项目提速快跑
- “一区一极”建设赋能港区跃升发展
- 一批德语区项目签约、开工、封顶
- 德国奥赫尔商用车悬挂系统、美国仕驰汽车核心部件等13个在太项目在会上签约 太仓元素闪耀苏州全球招商大会
Speci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