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舜剑风筝队的追风之旅

来源:网络 责编:网络 时间:2016-04-21

以安二型农用飞机为原型制作的风筝获第12届世界风筝锦标赛优秀奖

以宝船为原型制作的郑和一号

郑和4号获全国风筝比赛第五名

传统风筝展示

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的奖杯

队长方根生与副队长陈舜民对风筝进行调试

又到周四,太仓舜剑风筝队副队长陈舜民和队员来到了金仓湖小学授课,希望同学们能了解认识风筝文化,传承和发展风筝文化,让这项中国传统风筝技艺传承下去。

太仓舜剑风筝队成立2010年4月,由太仓市璜泾镇风筝爱好者组成,现今共10名成员。他们从小喜欢风筝也是多年的好友,退休后寄情于此,成立风筝队。克服成立之初面对着许多困难,如没制作工具、材料、场地,但他们一步步坚持走到现在,风筝队成员也由两人到了十人。

在太仓市璜泾镇新华村村委会活动室,苏州舜剑风筝队长方根生神采奕奕谈地讲述他与风筝的不解之缘。他说,童年时风筝就陪伴着他成长,那时候孩子没有其他的玩具,放风筝成了他们最爱的游戏,小朋友间经常比谁放的风筝远,飞的时间长。2010年,退休后的方根生放不下风筝的喜爱与副队长陈舜民一起成立苏州舜剑风筝队。

“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做宝船样式的风筝应该最合适的。”方根生的创意得到了队友们的认同。只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样的风筝过去没人做过,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队员看着图片靠着丰富的想象,琢磨研究,一遍遍的制作,推翻再到试验,最终“郑和一号”风筝诞生。

指着几只“宝船”,方根生说:“现在只要出去比赛,看到船型的风筝就知道太仓风筝队来了,每次去还都能获奖。”风筝队两天前刚从第三十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凯旋归来,带回了两个沉甸甸的奖杯。不过比起这些,他更大的收获是在从潍坊购买了1000多元物美价廉的材料,可以制作更多更好的风筝了。

风筝制作过程艰难,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舜剑风筝队不断积极试验,研究出一套独特的方法。前期大胆构思想象,细心制作,在后期实践中针对问题调试。而材料由开始毛竹到不锈钢再到碳素钢,从服装布匹到特制的高密度防水布匹,制式从固定不可折叠的到可拆卸便于携带,风筝也从小型传统平面风筝到大型立体新式风筝。风筝制作时长在几天时间,但做好了可成,要飞起来才算完,而且要飞的稳飞的漂亮。其中过程可谓历经磨难,在各种天气情况试飞,前后调试数十次才能完成,一年仅能做三到四支大型风筝,风筝制作实属不易。

近年来应邀参加苏州旅游风筝节、金仓湖风筝节、阳澄湖风筝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重大交流比赛活动,荣获全国风筝比赛第五名,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得到省市风筝协会的认可和广大风筝爱好者的欢迎。

谈到风筝队的未来,风筝队队员踌躇满志。村里支持风筝队发展,提供活动室在内制作风筝交流心得,时间上充裕,队员间也是团结友爱,这些因风筝结缘的老爷爷们还会继续制作美丽的风筝,获得更多奖杯。

                                                                                                 (黄潘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