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当先 “链”通内外 太仓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竞逐全球市场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4-12-28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在整车制造的产业链条上,动力系统是整车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一环,零部件的品质关乎驾驶体验的动力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在这一领域,我市聚集了舍弗勒、联合汽车电子等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和市场高占有率的国内外优质企业,让“太仓制造”和“德国品质”深度相融,不断向全球市场高效交付高品质产品。

  发扬工匠精神

  在太仓“加码”新能源汽车产品

  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认可我市沿江临沪对德的独特优势,博马科技全球将中国区总部项目落子港区。目前,太仓生产基地已正式投产,专注于涡轮增压器、新能源空气压缩机及空气悬挂空气泵等前沿产品的研发生产,平均每45秒就有一台涡轮增压器下线。

  博马科技(太仓)有限公司工厂总经理朱勤华介绍,作为全球年产量排名前五的涡轮增压器制造商,博马科技全球一向注重“品质为先”,提倡“工匠精神”,在产品质量、创新程度等方面颇受客户认可,“比如这款搭载到比亚迪增程式汽车方程豹5的涡轮增压器,就是我们在混动领域的最新一代产品,后续还会开拓到其他新车型上”。

  立足本土良好的产业生态和供应链合作,博马科技正在我市打造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博马科技接到了理想、华为赛力斯、奇瑞等车企的新订单,电动压缩机等新能源产品的生产线也将进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深耕本土化发展

  在太仓“链接”全球市场

  我市是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制造业德企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我市500多家德资企业中,超七成与汽车制造相关。

  率先顺应汽车市场新能源、电气化转型的舍弗勒,如今在我市有5座工厂。谈到舍弗勒这些年在太的发展,舍弗勒中国区电驱动事业群总裁陈相滨说:“我们的成功之道之一,就是创新驱动。我们在太仓投入了很多,这里的定位一定是‘local for global’(在本土为全球)。”

  对于舍弗勒来说,长期的融合发展不仅将“德国品质”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传导到了“太仓制造”的各环节,越来越多的“太仓制造”正在进入全球市场。舍弗勒明星产品——二合一电桥,在我市投产至今产量已达35万套,搭载该产品的国内外车型获得市场广泛好评。大扭矩同轴减速箱,相较同类产品体积减少30%、重量减少50%,CLTC循环工况效率(评估电车实际续航能力和能耗效率的指标)高达98%。早在2018年和2019年,舍弗勒汽车电气化产品P2混动模块以及从现在来看技术都非常领先的2挡电桥,就作为舍弗勒全球的首发产品在太投产。这些卓越制造的背后,很多核心零部件都由当地供应商支持。

  陈相滨认为:“品质优先、卓越制造,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和底气。同时,我们越来越多的创新性产品都是在太仓制造,并且致力于通过太仓本土的产业生态、供应链合作、人才培养,一起来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来支持整个中国市场,赋能全球市场。”

  自主研发创新

  在太仓“比肩”一流品质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核心,而用以协调电池、电机工作的动力域控制器(PDCS)、电池管理系统(BMS)更被誉为动力系统的智慧大脑。在这一赛道,本土民营企业——博最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VCU、动力域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等产品表现颇为亮眼。

  公司总经理杨岩说:“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我们主要在‘动力域’系统和‘热管理’系统两大领域做了深入的开发,并且形成了在智能汽车L3.0之前所有动力化的集成,不仅将VCU、Inverter、DCOBC、辅助电源、BMS、BDU功能高效整合,也展现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前沿方向。”2024年,博最科技供应比亚迪、奇瑞、赛力斯等客户的电子水泵控制器已超400万套。此外,还与舍弗勒等德资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借鉴德企先进理念提升研发创新能力。预计今年,博最科技销售额将较去年增长80%以上。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博最科技为每一款产品都设计了专用的检测设备。“无论是功能性、可靠性还是老化性的检测,我们自己研发的设备都慢慢替换了原先的国际设备,这样一来,成本可控,品质更有保障。”杨岩介绍。(记者  顾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