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美的风景留在社区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09-04
家住南门街的姚阿姨每天傍晚都会带上孙子到外面散散步。这些年,家附近发生的种种变化,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原来很多车子乱停乱放,现在基本都停在划好的车位里。现在,遛狗不牵绳的人少了,乱扔垃圾的少了,环境越来越美,住在这里,心情也舒畅。”
■看得见的变化:社区环境更美好
对于南门街的居民们来说,身边发生的变化令人欣喜。姚阿姨带着记者在南门街转了一圈,介绍角落里那些细微的改变。“你看我们街道两边的这些围墙,原来又旧又脏,现在都是漂亮的手绘。”姚阿姨告诉记者,以前随处可见的“牛皮癣”小广告也都消失了,“如果看到有人贴小广告,大家都会自觉上去劝阻。这么好的环境,怎么能破坏呢?”
“除了南门街,前段时间,恒洋花园里的部分楼道、三农新村私房外墙也都粉刷一新,添上了漂亮的墙绘,让大家每天进出都有个好心情。”城厢镇梅园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辖区内部分无物业、开放式的老旧小区面貌已是焕然一新。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补种绿化、规范停车、清理小广告、清除乱堆放、完善配套设施等举措,镇里156个老小区都变了模样。”城厢镇相关负责人说。
老旧小区“焕”新颜,新小区也不甘落后。在科教新城学苑社区的海域天境小区,记者看到,去年还没有文明乘梯标识,也缺少维保记录的电梯,现在都盖上了“文明”印章,环境更整洁了。在鹊桥社区的水岸华府小区,公共区域草木苍翠,过去一些瓷砖脱落的墙面都修缮一新。在城南社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放有序,“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的公益广告上了墙,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和谐宜居的生活气象。
近年来,我市各社区通过楼道主题文化墙建设、文明主题节目展演、图书阅览室提档以及老旧小区道路、绿化、停车位改造等举措,全面提升社区人居环境。
■感受到的不同:社区氛围更和谐
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也带来了更友善和谐的邻里关系。
8月末的一个傍晚,古松弄11号、19号两幢楼之间的空地上,一场特别的纳凉晚会正在进行。住在附近的居民们搬来了凳子,搭起了简易舞台,多才多艺的居民走上台,为大家表演文艺节目,更多居民坐在台下,一边吹着凉风,一边为社区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出谋划策。“废旧电池不要随便扔,集满一定数量,拿到社区里,可以换大米哦!”“创建文明城市,和每个人都有关系,大家一起参与,我们的城市会更美丽。”“大家看看小区里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出出主意。”
刚刚过去的8月,以“文明在身边”为主题的纳凉晚会,在城厢镇县府社区范围内已连续办了4场。
“我们社区常住居民里,老年人占比较高。要让这些老人更深入地了解创建知识、更积极地参与创建行动,不能用常规方式,我们就想,趁着夏夜纳凉的时候,走到居民中间,邀请大家一起讨论。”县府社区负责人笑着表示,社区工作人员刚把这个想法告诉几位居民小组长,就收到了积极反馈。“居民们自己选场地,自己出节目,现场讨论得热火朝天,比我们预想得还要热闹。”
在康乐社区的部分无物业小区里,试点开展的“楼管家”项目也受到了居民的欢迎。“我们在几个楼道里,让居民们选出‘楼管家’。”康乐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楼管家”除了要带动楼道里的居民共同维护身边环境,还要及时调解矛盾,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稳定。“目前试点的6个楼道,反响都很好,大家也表示,社区里的氛围更好了。”
“小区环境越变越好,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直接受益的就是我们这些居民。”社区居民龚雪刚表示,这正是大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文明创建出主意想办法的直接原因。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穿上“红马甲”,主动加入到创建美好家园的队伍中。8月份,仅城厢镇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56场,志愿者们走进各个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清理楼道卫生、走访独居老人,以实际行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记者 徐静)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