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太仓答卷”
水清、地绿、天蓝……城市之美与自然之美相互交融,让我市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我市的优美环境除了与植绿护绿、水环境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等息息相关,更与大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密不可分。
树旗帜
探索绿色低碳国际合作
近日,中欧碳中和合作项目办公室发布关于2022年度中欧碳中和创新合作示范项目评选结果的公示,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成为拟入选的28个示范项目之一。
开展中欧碳中和合作项目,我市有着很好的基础。自1993年首家德企克恩-里伯斯落户太仓以来,德企严谨守信、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与太仓“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相得益彰,推动太仓成为中国德企投资最密集、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
目前,太仓德资企业总数超过460家,集聚了舍弗勒、通快、博泽等60多家世界“隐形冠军”企业,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超过600家太仓本地民企与德资企业开展产需对接、研发、资本、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去年6月25日,我市与德国GIZ国际合作组织合作,正式签约共建中德(太仓)绿色低碳合作园区。德国GIZ国际合作组织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专业培训,合作领域覆盖可持续经济发展、环境和气候保护等诸多方面。双方将设立中德低碳园区试点之能效网络小组,推动企业通过资源共享、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建立低碳示范园区打好基础。
以建设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和组织实施中欧(太仓)碳中和创新合作示范项目为契机,我市践行国家“双碳”发展目标,创新治理模式,导入创新型国际合作产业生态和资金支持机制,探索形成与欧洲标准互通互认的双化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同时,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国际合作,推动更多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发展成果落地太仓;探索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路径,带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工业绿色低碳合作发展的新模式,践行中欧绿色伙伴、数字合作伙伴战略。
立标杆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多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已成功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级绿色工厂。在此基础上,我市全力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支持汽车、纺织等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创建,强化绿色生产理念,发挥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绿色发展,推进形成绿色消费引领绿色生产的格局。
以高新区为例,全区的产业呈现出企业生产资源消耗低、土地集约程度高、清洁生产水平先进的节能态势,土地规模和集约化发展水平居省内前列,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主要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通过绿色发展的推动,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实现产值已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初具规模,新旧动能切换顺畅。高新区在招商选资中,绿色低碳始终是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依托原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目前已经聚集了联合汽车电子、舍弗勒、博泽、伟速达等一批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供应商。
位于港区的江苏宝洁有限公司致力于从2020年到2030年实现减少50%温室气体排放、生产工厂100%使用可再生能源、100%包装实现可循环或再利用等目标。目前,公司已提前达成全部目标,实现生产环节零温室气体排放、固废零填埋、废水零排放,成为省级绿色工厂。位于高新区的联合利华和路雪太仓冰淇淋工厂是全球冰淇淋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新工厂运营中可减少83%的碳排放,并减少14%的能源和水的消耗。
去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能耗为0.221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8%,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75%。
走新路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而数字化改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为了迎接数字经济浪潮,我市全方位、多场景、深层次推动产业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创新集群,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为太仓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近年来,我市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以数字化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实现碳减排。在数字化、低碳化的互促互进中,加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变革,走出了一条数字化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太仓实践之路。
我市锚定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精准发力,大力支持蜂巢互联、新亚科技等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技术能力,提高服务覆盖面。截至目前,蜂巢互联、新亚科技已累计服务我市企业超千家。我市通过聚焦诊断改造提升、标杆示范引领、中德智造合作、工业互联网赋能等领域,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造工作,并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将数字化改造纳入区镇高质量个性指标考核,切实提升全市数字化改造工作成效。
据统计,我市在2017至2021年的5年间,共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1344个,总投资达561.12亿元,年均投资增长24.2%。目前,全市拥有全球制造业“灯塔工厂”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4个,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平台)6家,省示范智能车间35个,省星级上云企业411家,苏州市智能工厂(示范)4家,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108个。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我市规上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共116家,2021年增加值总量为58.63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实现增加值31.95亿元,同比增长10.8%。(记者 薛海荣)
新闻中心
更多- 汪香元专题调研美妆港湾建设工作 打造全省美妆产业新高地
-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融共进?太仓在全省创新实践 首笔生态补偿付款保函生效
- 拓展就业场景做好关爱服务 努力让广大残疾人更加有感 苏州市领导走访调研残疾人工作
- 各汽配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双凤汽配产业“汽”势如虹
- 推动高端装备、传统制造等优势领域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璜泾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一行来太调研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