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收费新标准出台
撤下旧牌,换上新的停车收费公示牌;做好沟通,告知驾驶员停车收费标准即将调整……最近一段时间,我市各停车场正为机动车停车收费新标准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
4月1日起,我市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机动车停车收费统一执行新标准。新标准将机动车停放服务地区划分为主城核心区、其他地区两类。主城核心区的范围东至沈海高速(G15)、南至上海界、西至204国道、北至339省道,主城核心区以外的区域为其他地区。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间、大型车高于小型车”的原则进行收费。新标准中出现了哪些变化?又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利用价格杠杆 鼓励路外停车
“此次出台的收费标准有两种计费方式,以分钟、小时为计费单位的计时收费和以次为计费单位的计次收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标准实施后,停放1小时以内的,主城核心区的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标准为5元,室外停车场收费标准为4元,这与原先的规定一致;停放1小时以外的,主城核心区的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标准为每半小时2元,室外停车场收费标准为每半小时1元。住宅小区范围内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按照物业服务收费管理相关规定执行。其他地区的收费标准相较于主城核心区有所下降。
该负责人以主城核心区的停车场所为例,向记者展示了新旧标准的停车费差异。道路停车位旧标准,3小时收费10元,新标准为13元;室外停车场旧标准,3小时收费9元,新标准为8元;室内停车场旧标准,3小时收费6元,新标准为7元。“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原本你要停3个小时车的话,停在道路停车位和室外停车场只相差1元,现在要相差5元。这就是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市民将车辆停放到室内外停车场,减少道路停车。”
“城区道路停车点利用率高但周转率较低,部分车辆长时间停放,导致市民如需临时停靠很难找到车位。新的收费标准拉大了道路停车点与路外停车场之间的价格差距,有利于加快道路停放车辆流通。”市城容公司停车管理部副经理王蕾说,新标准实施一段时间后,路面交通压力可能会得到缓解,市区的静态交通环境将得到提升。
计费更为合理 计算更容易
武陵街停车点共有56个车位,韩俊岭管理武陵街南段23个。“每天在这边停车的车辆在200辆左右,大约七成车辆在免费时间段驶离。这个路边停车点主要是晚上吃饭时收费比较多,白天这边车位一直是比较空的,很多人停车买个奶茶啥的,基本都不会超过30分钟。”韩俊岭说。
“针对停车收费标准的调整,我们已经提前跟驾驶员沟通了,很多驾驶员觉得这样的调整很合理。”韩俊岭告诉记者,平日里很多市民也向他反映前期停车收费标准不合理的情况,“有的市民停车刚超过半小时,但出的停车费跟停两小时是一样的,停车2小时1分和3小时59分收的费用也一样,很多市民觉得不合理,甚至还有人干脆再多停些时间。”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标准出台后,方便市民掌握和计算停车收费情况。调整前,按时计费方式加收的价格成递进式,与此同时,旧的按次计费方式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按时的模式,只不过是把两小时作为固定计费节点,各个停车场自由选择采用按时或按次计费方式。如今调整为计时收费,超过1小时部分按照每半小时计一次费,计费方式更加人性化。
新标准针对没有道闸杆等计时装置的简易停车场设定的按次计费方式也比之前简单明了。这种方式不算具体时间,停一次就是一次的费用,只以零点为起止点或是以停车场下班时间为起止点,过点则重新计次,便于执行。
优化交通环境 提升停车体验
此次出台的收费标准有三种定价方式,即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道路(含街巷)停车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一些公共停车场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经营者可在最高限价范围内向下浮动,幅度不限。此外,对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停车场,比如万达、南洋、华旭广场等,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依据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等因素自主制定。
新标准规定,各停车场应在进出口醒目位置张贴公示牌,必须明码标价且按照规定的格式张贴,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停车场统一采用“蓝底白字”收费公示牌,而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停车场建议采用“绿底白字”收费公示牌。
“未来,对于不执行新标准收费,或是不按照公示价格收费的停车场,我们将根据规定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相比于苏州其他城市,太仓目前的机动车停车收费是高是低?市城管局停车管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执行的新收费标准在全苏州来说处于中等水平,相对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收费标准。
新标准还明确了各类车辆停放30分钟以内免费、悬挂公安部门核发的新能源汽车号牌的车辆在道路停车泊位停车1小时以内免费、持有残疾人证且由本人合法驾驶的汽车在道路停车泊位停车2小时以内免费、轨道交通换乘停车场(P+R停车场)实行5折收费等优惠措施。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可适当收费,以缓解目前城区“停车难”问题。
“针对停车难,目前我们公司已对部分停车场在政府指导价的基础上进行下浮,着力缓解部分老小区停车难问题。今后,我们也将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对接,继续推动共享停车模式,实现更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的共享。同时,向上寻求政策支持,整合停车资源,不断优化智慧停车平台,实现实时停车诱导、线上缴费功能,提升市民停车体验。”王蕾表示。(记者 徐静 阚亚方 实习生 张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