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有活力 新城向未来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3-03-09

  今年是太仓撤县建市30周年。30年赓续奋斗、勇毅前行,太仓长大了、长高了,变美了、变强了。30年间,老城区面貌巨变,活力长存;高新区容颜焕发,青春无垠;娄江新城徐展宏图,风光无限。

  故园:家的记忆  

  这是一张太仓城市风貌老照片,照片上右侧有一条路,路两边大多是四五层的老式居民楼,也有一些平房或两层的农房。照片的前部是一个小游园,有小河、石岸、绿化。照片背景则是一些较高的办公商业楼……

  “这不就是南洋广场、南洋丽都改造前的照片吗?”南洋丽都居民徐庆元一眼就认了出来,他指着照片说,“这条路是马弄街,路左这片现在是南洋广场,路右是南洋丽都小区,游园里的小河叫潘家河,这是马家、沈家,这是俞家、陈家,我家在这,照片上被这楼挡住了。”

▲改造前的马弄街

  徐庆元介绍,马弄街地块原来分属幸福队、前进队等生产队,上世纪80年代,很多企业、单位在这建了职工楼,形成了照片上农房和居民楼相间的模样。马弄街就是现在的府南街北段,当时老府南街在致和塘北,马弄街在致和塘南,仅三四米宽。改造中拓宽了马弄街,并和老府南街拉直连通,变成了一条路。

  徐庆元感叹,太仓的变化真的大,马弄街两侧曾经的城中村,成了现代的城市综合体和高层住宅小区,自己以前在邮政部门工作,全市到处跑,熟悉得很,但现在出门,常摸不着地方。

  老城:萌发新生

  2008年10月17日,南洋广场开街,当天万人空巷逛这个太仓第一个城市综合体,这也标志着马弄街地块改造完成。

  “马弄街地块改造在当时备受关注,因为地处市中心、规模大。”市房管中心副主任邵芳曾是老城区改造指挥部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撤县建市后,经济在发展,城市也在发展,最初10余年,商场、商务办公楼等新建、改建大多单独进行,新建小区规模也不大,随着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这种零敲碎打式的发展模式,被精心规划和规模更大的地块改造所取代,西门地块最先改造,紧接着就是马弄街地块,之后还有人民南路地块等,地块接连改造,老城区面貌持续改变。

▲南洋广场开街

  邵芳回忆,西门地块改造启动于2003年,改造中打通县府街,建成了君悦豪庭、金谷府邸等现代小区,西门面貌为之一变;改造也改变了北门街、长春南路一带的面貌,因为安置小区马家地园、德兴一村和市二中新校区、曼氏银洲等都在这里。

  2009年3月,人民南路地块改造配套的安置小区滨河花园启动建设,标志着这一地块改造进入了新阶段。这一地块改造中,建成了滨河花园和中南世纪城,填平了上海西路两侧人民路的面貌落差。

  通过老城区地块改造,我市还建成了华旭广场、新天地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南洋壹号公馆、怡景南园、洞庭分秀等住宅小区。地块改造,赋予了人民路商圈新的业态和内涵,也焕发了老城区的活力。

  现在,府南街东侧,距原来马弄街地块北侧仅100多米的地方,古松弄地块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再往北不远,胜利村地块和原城三小地块的城市更新工作也在推进,这三个项目完成后,老城区面貌又将为之大变,老城区正迸发出新的更强活力。

  新城:面向未来  

  南洋广场开创了太仓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先河,南洋广场开街仅4年后,万达广场在城东开业,成为太仓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和太仓人餐饮、购物的首选。

  作为一个中心,万达广场和周边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剧场,以及一幢又一幢商务办公楼,一个又一个住宅小区一起,赋予了高新区城市功能,高新区完成了从产业开发区到新城的嬗变。

  高新区的起步几乎与太仓撤县建市同步,在撤县建市那一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全市第一家德企克恩・里伯斯也在那年落户,撒下了太仓对德合作的种子。如今的高新区,是创新创业热土,是率先争先高地,更是居住、商贸、办公、休闲、文娱等城市功能完备的新城区。

  从万达广场向东,大约2公里后,就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更新的新城——娄江新城。

  娄江新城规划之初就已确立了“城市的未来、未来的城市”目标,并将用世界眼光建设,打造成为上海五大新城“姐妹城”。娄江新城建设正蹄疾步稳,“1+5+N”规划体系日臻完善,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等如期竣工,瑞金医院太仓分院、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太仓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加速推进。

  从南洋广场到万达广场,从老城区到新城区,再到建设中的娄江新城,撤县建市30周年,太仓已从一座江南小城,成长为有特色有活力更有无限未来的现代田园城。(记者  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