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 昆太联手 当好市域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
你来我往,交流对接,谋篇布局,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近期,随着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太仓和昆山的“亲密度”显著增加。
昆太地缘相邻、人缘相亲、业缘相融,协同发展有雄厚基础、有现实需要,更有广阔前景。太仓将把昆太协同发展作为融入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工程,努力打造市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
交通运输 >>>
加速互联互通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
日前,临近太仓昆山毗邻区域的正夫路(江申大道~G204)建成。正夫路于2020年12月开建,投用后将打通204国道与太仓南站的连接线,进一步完善昆太毗邻区域交通路网。
正夫路只是一道“开胃小菜”。太仓和昆山交界线长达38公里,市中心相距不足20公里,两地已有S48沪宜高速、339省道、昆太路、太蓬公路、周新路、双周公路6条主要对接道路。接下来,太仓将加快构建昆太“一高三快”(太昆嘉高速公路,S339快速化、S256快速化、城蓬线快速化)高快速路网体系,深化苏锡常城际铁路以及S1支线、S2线研究,推动“断头路”贯通,进一步提升两地交通运输效率。
太仓与昆山的交通运输一体化,不仅仅包括陆路,还有水路。
早在2008年,太仓港就与昆山综保区共同推出“昆太联动”进出口通关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昆山企业在太仓港走货的便利度。2021年,昆山企业在太仓港走货超过10万标箱。但与昆山巨大的集装箱生成量相比,这一数据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为此,太仓将运营好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为两地企业提供充足的远洋外贸空箱资源,引导更多昆山企业货走太仓港。同时,借鉴苏相合作区经验,进一步强化两地自由贸易联动创新区合作。
产业创新 >>>
加码协同协作
太仓市科技产业园内,优质企业密布,创新活力迸发。这里与昆山市光电产业园接壤,先后引进了中淳电子、奥特润滑设备等10个昆太合作项目,亿迈齿轮、瑞铁机床等企业在原材料、成套设备及仓储物流等方面也与昆山企业保持着良好合作。
一个产业园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太仓与昆山在产业发展上千丝万缕的联系。
产业与创新一向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太仓自2018年起,与昆山、上海嘉定共建了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昆太在协同创新方面已有颇多探索。
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昆太企业共同参与建设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在高端装备和汽车零部件领域表现出较高的趋同性;在其他主导产业领域,两地的发展方向各有侧重。
基于此,太仓将致力于推动两地产业创新的协同协作。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强化在项目合作、创新等领域联动发展,提升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发展质效;构建昆太产业联盟,打造昆太环大学科创生态圈,与昆山共同推动服务苏州娄江创新廊建设;推进文旅产品的错位发展,与昆山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民生保障 >>>
深化共享共治
一条娄江河,串联起了昆山和太仓,也让两地在生态人居领域联系紧密。
当前,昆太两地已实现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应急供水及医保统筹等工作“一盘棋”。两地交界河道普遍建立联合河长制,昆太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协同推进。两地充分利用毗邻区域的农业生态空间,分别形成了昆山城隍潭生态园、振东郊野、天福湿地等生态公园以及太仓双凤镇菲尼克斯度假区、城厢镇永丰村独溇小海等农文旅项目。
接下来,太仓将与昆山加强生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深化共享共治。持续扩大高品质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深化昆太交界河道联合河长制,强化跨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完善跨区域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打造智慧城市治理组团,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区域规划 >>>
探索共编共推
近日,太仓市发改委联合昆山市发改委组织开展了昆太协同发展调研座谈。会上,区域规划的对接是重要讨论内容之一。
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协同发展。太仓将结合《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统筹协调“三条控制线”,强化空间缝合,与昆山先行探索共编、共研、共推和共议跨区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昆太规划专篇”。
具体来说,太仓将争取复制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建设经验,以太仓市科技产业园和昆山市光电产业园毗邻区域作为昆太协同发展先行启动区,探索推动太仓市科技产业园边界拓展至太仓市界,实现与昆山市光电产业园边界无缝衔接,力促两园区在项目合作、产业创新等领域联动发展。加强太仓高新区与昆山开发区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对接,优化娄江新城“1+5+N”规划体系,支持娄江新城打造苏州娄江创新廊的重要节点。同时,针对太仓港加快启动新一轮规划修编。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太仓将继续与昆山一道,进一步健全协作机制、加强资源统筹、深入谋划对接,推动两地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一体化发展,为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更多积极贡献。(记者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