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监管 守好农产品安全每一道防线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3-12-11

  为保障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更满、更丰、更安全,今年,我市做好“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完成定量抽检1411批次,其中,监督抽检226批次,合格率98.9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把好农业生产“源头关”

  农资经营者“一证”上岗

  为把好农资安全“源头关”,最大限度发挥好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市农业农村局积极部署,规范做好农药经营许可延续换证工作,目前,全市45家农药店完成了该项工作。

  根据《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办理农药经营许可对营业场所、仓储场所和安全防护设施、消防器材等都有明确要求。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对经营者的业务素养和法律意识有一定要求,还可以推动经营者在农药消费链上做到“上把进货关,下把消费关”。同时,强化执法部门对农药经营者的监管,把好农药行业准入关口,进一步管好农药、用好农药,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

  当好田间地头“守门人”

  农安协管员“一网”兜底

  在2023年长三角农产品承诺达标“亮证”一体化推进暨江苏省“质量月”农安主题日活动上,视频《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的一天》以电站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杨之成的视角,生动展示了基层农安卫士的默默守护,受到《农民日报》点赞。

  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的主要职责是对辖区内所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隐患排查、检测抽样、用药指导、政策宣传、信息报送等,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视频的主角杨之成除了完成城厢镇电站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的工作,还要承担镇级快检任务,每年开展农残快速检测300批次,为生产者戴上规范用药的“紧箍”。

  近年来,我市按照“街镇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总体要求,绘制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监管“一张图”。落实落细每一名协管员的网格化监管责任,全面提升市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依托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基本实现入网主体日常巡查全覆盖、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管理全覆盖,有效推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

  守好重点产品“准出关”

  执法人员“一查”到底

  豇豆农残攻坚治理是今年农业农村部针对单一农产品品种部署的专项农药残留超标治理行动,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每两周对豇豆种植基地进行执法检查,确保每两周至少现场执法检查一次,实现监督抽检全覆盖。自开展以来,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检查豇豆种植户37家次,监督抽检样品均检测合格,并且建立了豇豆生产销售一体化档案。

  今年,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还开展春季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根据《江苏省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聚焦问题较为突出的豇豆、韭菜、芹菜、大口黑鲈等11种农产品,加大农兽药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今年以来,已查处案件17个,主要涉及农药残留超标、超范围用药、未按规定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等。

  办好农产品电子“身份证”

  消费者“一扫”全知

  日前,双凤镇新湖村种植户刘建存来到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残快检室,等待送检草莓的检测结果。5分钟后,数据结果显示草莓农残合格,快检室为其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二维码标签”。这个小小的标签,就是该批草莓的“身份证”和“健康证”。通过手机扫描,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草莓的用药时间、使用药物等详细信息,农产品“来有影、去有踪”。

  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相关负责人说:“为方便中小规模生产者,各地就近设置服务点,提供快检、开证等服务,逐步推动农产品‘带证明上网、带编码上线、带标识上市’。”目前,我市共有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入网主体2111家,镇村快检室39个、承诺达标合格证服务站点14个,累计出证2200万张。(记者   顾雪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