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张牌”,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2月13日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释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号。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守牢农业基本盘至关重要,必须把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好生产、技术、民生“三张牌”,建设保障供给稳定、特色产业兴旺、民生福祉殷实的现代化农业强国。
打好“生产牌”,装满“粮袋子”、拎起“油瓶子”,抓好粮食稳产保供。粮食供应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保证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做好政策保障,严守耕地红线,保证全国粮食产量基准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加力扩种大豆等油料作物、玉米等经济作物,做好政策扶持,完善生产补贴,推行科学轮种,不断提升农作物产能。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因地制宜地发展渔业、林业、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并且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和优化食物供给体系。
打好“技术牌”,引入“新点子”,善用“土方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要建设农业强国,不仅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保证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同时,加大科研投入,推行产研结合,对农作物进行新品培育,不断培育耐寒小麦、抗虫玉米、抗病大豆等优良品种,保障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传统智慧,将新科技与老智慧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气温、海拔、区位等要素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国。
打好“民生牌”,鼓起“钱袋子”,住进“新房子”,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民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推进民生发展能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力。改善民生首先要发展乡村特色农业,保障就业,提供就业岗位,不断扩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对于脱贫地区,要切实巩固和拓展脱贫攻的成果,继续完善和优化帮扶政策,推动农业与其他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和延伸产业链,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培育脱贫地区的发展内生动力。同时要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才能让农民拥有实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从根源上激发建设农业强国的活力。
春回大地,万木荣发,中国大地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景象。“三农”大有可为,“三农”天地广阔,要打好“生产”、“技术”和“民生”这三张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