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装上阵 产能效益实现双提升
在新大洲本田太仓工厂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工人们有序进行整车组装作业,平均每45秒就有一辆摩托车下线。
今年以来,新大洲本田摩托(苏州)有限公司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相继推出3款中排量摩托车新品,迅速成为市场爆款。公司生产管理课课长杜中华介绍,目前主力生产的150cc水冷踏板车是6月上市的新款车型,生产线采用双班制满负荷运转,日均产能达1200台,但仍难以完全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为突破产能瓶颈,今年新大洲本田太仓工厂利用5200平方米自有厂房空间,投入1.695亿元技改资金,新增发动机装配线、整车装配线等7套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增产摩托车15万台、电动摩托车5万台的规模效益。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总投资的80%。公司首席副总经理牛俊武表示,基于太仓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公司计划将第二个电动摩托车生产基地落户高新区。
与新大洲本田的发展轨迹相似,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抓住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迎来飞速发展期。为满足市场需求,今年法可赛进行了汽车后视摄像头设备技术改造,引进MX项目组装生产线、恩格尔注塑机、后视摄像头组装测试设备等28台高端设备,采用集点胶及激光焊接等核心工艺技术,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产汽车用后视摄像头1000万件。
法可赛国际亚太区首席执行官一哥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作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企业技术创新改造不仅是经济体系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路径,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高新区,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技改实现内生动力提升和经营质效飞跃。
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为提升产品精度,购置了1台DMG MORI进口五轴加工中心DMC100U机床,该机床采用水冷进给驱动,使粗加工套件的切削力提升50%,机床可用率高达95%。华利安(太仓)运动服装有限公司部署智能吊挂自动化系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预计每月可增产30%。
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成为企业产能“焕新”的必由之路。据悉,高新区将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政策,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记者 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