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案例”亮相德国圆桌会议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2-11-07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正式来华访问,访华前,朔尔茨推动了一项中德企业之间的协议——中远海运将入股德国汉堡港一座码头。同一天,在上海长宁区,作为汉堡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配套动作,由汉堡驻中国联络处主办,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太仓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参与的“德国物流供应链圆桌会议”举行。

  供应链,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供给,在如今的全球产业竞争中,供应链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中国制造的商品进入欧洲的重要枢纽之一,今年上半年,汉堡港对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达130万标准箱,增长了5.8%,占集装箱吞吐总量的29.5%。会上,汉堡港、德国铁路货运、欧门集团等单位纷纷围绕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多样化和持续性进行交流,并表达了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可能和愿景。

  作为包括物流行业在内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聚集地之一,高新区对德合作的“太仓案例”作为经验在会上进行了分享。疫情期间,高新区助力重点德企保障产业供应链稳定的做法备受肯定。

  作为“德企之乡”,太仓德企总数超450家,总投资超6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600亿元。作为太仓对德合作主阵地,高新区德企数量占全市总量的90%以上。为了更贴近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半数以上的德企开启了本土化研发创新,从“太仓生产基地”向着“太仓生产研发中心”的定位转变。90%以上的早期落户德企完成了增资扩产,舍弗勒、博泽、联合汽车电子等老牌企业多次“加码”太仓,布局集团新业务。

  会上,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GTAI)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科琳·阿贝尔在作报告时指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正在变化发展,需要更具弹性的供应链战略。”当区域化和本地化成为新趋势,从产业发展来看,德企仍然继续在中国加码国产化生产、构建位于中国的独立供应链,以应对全球供应链危机和重构、能源价格波动等风险。

  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会议直观展现了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高新区将借此开展针对性的产业招商,鼓励和帮助企业进行产业链本地化。同时,在物流稳定和营商环境方面,如何保障区内高端制造业物流稳定、畅通,或者尽快促进外贸恢复,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启示。”本届进博会期间,高新区将通过事先梳理和调研德国参展企业参展情况,甄选有投资意向和有潜力的公司进行专门的拜访、交流,以拓展对德合作空间。

  “太仓对德合作优势明显,在城市规划、环境以及做事风格等方面,都与德国非常相似。”德国物流联盟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刘盈告诉记者,今年9月,她来到太仓参加2022江苏-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在考察过程中,太仓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太仓毗邻上海,港口又通江达海,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在物流方面还有很广阔的对德合作空间。希望能借助更多这样的交流平台,扩大太仓的影响,协助太仓搭建与德国港口的合作桥梁,不仅让货物流动起来,也让更多货物‘留’下来。”

  此外,我市也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第一财经”记者针对高新区对德合作进行了采访。“从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到第400家德国企业艾威昂在去年落户,德企落户呈现‘加速度’状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刚在采访中表示。

  太仓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聚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了以精密机床、汽车核心零部件为主的高端装备生产、组装产业体系。制造业德企一直是太仓的骄傲,依托德企的优势,目前全市超600家本土企业与德企开展产业配套、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资本联合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发展迈入快车道。

  目前,我市正着力打造“3+3”产业集群,包括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物贸总部、文化旅游六大产业矩阵。未来,在物流供应链方面,太仓对德合作还具备很大的想象空间。